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谁动了我的译文?

原文地址:谁动了我的译文?作者:长安居士

 

疑义相与析

——关于《威廉斯诗选》的编校问题

 

 

 

 

      拙译《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已于20153月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拿到样书,略一翻看,就感觉不对劲。再细看,竟然其中几乎每一首诗都经编校者改动过!此书于20143月底交稿,直到出版,近一年间出版方从未就其内容征询过我的任何意见,更不必说给我看校样了,尽管我们之间有合同约定,第八条云:“乙方〔著作权人〕授权甲方〔出版者〕可以更动上述作品的名称,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增加图表及前言、后记,但实质性的改动结果应得到乙方的书面认可。”(着重是我加的)从样书成品可以看出,编校者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逐字逐句对照原文做了校订,其工作之认真令人感佩,然而结果之糟糕却令人诧异:多半改动都欠妥当,有些甚至伤筋动骨,无疑属于“实质性的改动”。以下仅依序列举其中较典型的改动为例,以证所言不虚。

      75《咏柳诗》行6:原文“The leaves cling and grow paler”。拙译“叶子紧抓枝条,渐渐变白”。被改为“众叶紧抓枝条,渐渐白”。一般来说,汉语单复数之分不明显,翻译时不必总是译出西文的复数形式来,而且,“众”字多形容人而少修饰物,且用法偏旧,例如旧白话小说中常见的“众家丁”、“众将官”等;很少会有“众桌子”、“众板凳”、“众草”、“众树”之类的说法吧。此处“众”字之改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全诗的现代白话风格,嵌在此处实在别扭。别处还有类似改动,如“slippers”(拖鞋)被改为“两只拖鞋”;“shoulders”(肩膀)被改为“双肩”;“knees”(膝盖)被改为“双膝”等,均毫无必要。末两行:“the last to let go and fall / into the water and on the ground.”拙译“撒手,落入 / 水中和地上最晚”被改为“最后一批撒手,落入 / 水中和地上。”“最后一批”太俗,且不简练。(译者现改“落入”为“落到”。)

       88《大毛蕊花》行1-2:“One leaves his leaves at home / being a mullen…”拙译“一个人就像一大毛蕊花 / 把叶子留在家里”。被改为“是一大毛蕊花 / 把叶子留在家里”。“one”这个词一般泛指任何一个人或不明确地指某一个人,除非前文提到过,且加定冠词(the one)时才特定地指某人。诗中是妻子跟丈夫吵架,不愿直呼其名的暗示说法,也许改为“有一个人”更好。同样,页91《到来》首行:“And yet one arrives somehow”。“可是还有一人会莫名奇妙地到来”被改为“可是那人还是莫名其妙地来了”,也不妥。此行我现在改为“可是不知怎地有一人到来”。

       92《致一个与数位女士有关的朋友》行13-14:“twisted / four ways and -- left flat”。拙译“四面 / 扭动,并且——突然被撇下”。被改为“四面 / 抽搐,并且——趴到在地”。且不说“twisted”没有“抽搐”的意思,但看“left flat”是否意谓“趴到在地”。查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ED),“flat”条,义项6e:“to leave (a person) flat, to ‘drop’ suddenly and completely; to go away from.”可知这是个短语惯用法,拙译无误。

       98《蓝菖蒲》倒数行5:“with fists of flower”。拙译“满把是花”。被改为“两手攥花”。此处“fists”是量词。改动者虽不算错,却失去了生动的画面感和表示惊叹的语气。

       119《红独轮车》行1-2:“so much depends / upon”。拙译“很大程度 / 要看”。被改为“许多都取 / 决于”。这是个无主句,可以说省略了主语“it”,“so much”是状语而不是主语。实际上,这是威廉斯的口头禅,常见于他的访谈中,例如Interview with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ed. Linda Wagner)一书页28:“You see, so much depends upon the passage of time.”犹如口语中常说的“[It] depends [upon something]”(要看情况)。拙译无误。

      1569/30》行5-8:“A center distant from the land / touched by the wings / of nearly silent birds / that never seem to rest--”拙译“似乎从不休息 / 近乎沉默的群鸟 / 翅膀所触及的 / 一个远离陆地的中心——”被改为“近乎沉默的群鸟 / 翅膀所触及的 / 一个远离陆地的中心 /似乎从不安宁——”此处,定语从句“that never seem to rest”修饰的是前面的“birds”而不是远远的“center”,这从其中动词“seem”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可知。是“鸟”不“休息”,而不是“中心”“不安宁”。拙译无误。

165-16611/10》节35-6:“Easy to get / hard to get rid of”。拙译“容易变得 / 难以除掉”。被改为“到手容易 / 脱手很难”。由于原诗无标点,这两行会因断句不同而有歧义。但从“hard”小写可知,此词应接上行连读。两行的意思紧承上文“湿着 / 身穿游泳衣”,是说会较难以脱掉。改动者的理解则从“get”断读,意谓这两行是指远在前一节提到的女孩而言的,很可能不对。我现在改为“容易变得 / 难以脱掉”,就更清楚了。

16711/22》倒数行2-1:“as if from and truly from / another older world”。拙译“仿佛来自且真地来自 / 另一个更老的世界”。被改为“仿佛来自且真的来自 / 另一个更老的世界”。“真的”是形容词,只能单独作表语使用或修饰名词,而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时应当用副词“真地”,犹如英语之“real”和“really”,“true”和“truly”,二者是有区别的。书中其他一些地方还有同样的改动。此外,还有“其它”与“其他”的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其它”条云:“同‘其他’(用于事物)。”而“其他”则多用于人。可是书中的“其它”都一律被改成了“其他”。“当做”、“比做”也一律被改成了“当作”(有一处是我打字之误)、“比作”,也是不对的。

228《给诺曼·麦克劳德的一首诗》行15-16:“gashed a balsam / standing near by”。拙译“割开一棵站在 / 近旁的香胶”。被改为“割开一棵站在 / 近旁的橡胶”。“balsam”是树脂有香味的树,种类很多,也可译为“香脂树”,而橡胶树是另一回事,英文是“rubber tree”。改动者想当然耳。

238《致一位前辈诗人》注①末,被编校者平添了一句:“此诗某种程度上模仿了狄金森的典型风格。”其实此诗风格与狄金森的诗风并不相类,不知编校者何据。此外,还有一些注释也有不必要的增添,例如页193《致一个墨西哥猪扑满》注被加上了“‘扑满’即储蓄罐”一语。这就有点儿越俎代庖的意味了。

246《永动:城市》倒数行8-4:“And go / on the out-tide / ten thousand / cots / floating to sea”。拙译“一万堆 / 垃圾 / 浮在外潮 // 漂向大海”。被改为“再乘着 / 外潮 / 一万张 / 帆布床 / 漂向大海”。查OED,“cotn2条,义项2:“A confused entangled mass; a tangle, esp. applied in some districts to seaweeds or confervæ, that accumulate in pools, drains, etc.”这个词义在“有道”等一般英汉词典中是查不到的,意谓下水道里积堵的成团污物垃圾。这与该诗上下文对肮脏的垃圾道、水槽和排水管的描写一脉相承,说明拙译无误,而改动者所改就不知所云,于理不通了。

255《太阳》倒数行4-1:“whose heavy body / opens / to their leaps / without a wound--”拙译“虚无沉重的身体 / 任由 / 他们蹦跳 / 没有伤口——”被改为“虚无沉重的身体 / 在他们的蹦跳下 / 开裂 / 却没有伤口——”这次不用OED那么大的词典,只用个小词典就能解决问题。查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open”条II verb下“open to [phrasal verb]”义项2释义:“open (someone or something) to (something ): to cause or allow (someone or something) to be affected by (something bad, such as criticism)”据此,拙译“opens to”为“任由”无误,而改动者改为“开裂”就讲不通了:既然开裂了,怎么会没有伤口?

277《以姐妹的方式》倒数行4-1:“like the sting of death-- / by which she praised in / sisterly fashion your fitted / limbs your honied breath”。拙译“就像死亡之刺—— / 她以姐妹的方式 / 用来赞美你恰好的 / 肢体和甜美的气息”。被改为“就像死亡之刺—— / 就这样她以姐妹的 / 方式赞美你恰好的 / 肢体和甜美的气息”。此处“which”是关系代词,指代前面的“the sting of death”;同用的介词“by”表示工具格,有“使用”、“凭借”之义,拙译无误。不知为什么被改为“就这样”。

309《新泽西州帕赛克市》注①:“帕赛克:源自一种印第安语,为‘河谷’……”被改为“帕赛克:源自一种印第安语,为‘河谷……”此处“义”的用法是词义(词有音形义)、义项(词典中词条的各种意义的不同解释)、义疏、定义、疑义、释义、意义的“义”,而不是意图、意味、意思、意愿、意义的“意”。书中注文所有用“义”之处,都一律被改成了“意”。这已不是翻译问题,而是汉语水平问题了,但有感于现在的编辑大都对“意义”二字的区别不甚了了,曾经遇到过的几乎所有编辑无一例外都改“义”为“意”,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强调一下。只要勤查词典,多读些语言学论著和有注疏的古书,就应知道哪个字才是正确的用法。

346《致一只麻雀》行5-6:“like ironed curtains / to complete the décor.”拙译“好像熨烫过的窗帘 / 完成了内部装修。”被改为“好像熨烫过的窗帘 / 这装潢布局点上句号。”拙译无误。改动者则措词冗沓不说,还增添了原诗所没有的意象。读者若不信,可试着回译一下,能否想到把“为……点上句号”译成“complete”。

361《富兰克林广场》倒数行6-5:“A city, a decadence / of bounty--”拙译“一个城市,一种美德/ 沦丧——”被改为“一个城市,一种慷慨/ 沦丧——”查OED,“bounty”条,义项2:“Of things: good quality or property, worth, excellence, virtue.”此义虽较旧,但威廉斯用词不避生僻,惟准确是尚。拙译无误。反倒是改动者选错了“bounty”一词的义项,以致意思讲不通。

407《另一位老妇人》倒数行3-2:“(gesture of getting / a strike)”拙译“(接受打击的 / 手势)”被改为“(挥手一击的 / 手势)”此处“getting”是“receiving”之义,拙译无误。改动后,被动行为变主动行为,被打击变成了打击,而且“挥手”与“手势”犯重。我现改为:“(遭到一击的 / 手势)”,似更好些。

459《对老年的问候》行3-5:“I salute you along with your half-blind / sister whom I know intimately / related by your cryptic smile.”拙译:“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我从你神秘的微笑 / 知道她关系密切”被改为“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你神秘的微笑 / 是纽带,让我与她亲密相识”此处,“know…by”是“凭……而得知”的意思;“intimately related”是固定搭配,应连读,意思是“关系密切”(见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related”条下之“COLLOCATIONS”);“by”也有可能引导后面的逻辑主语,但无论如何,与妹妹关系密切的应该是“you”,而不是“I”,可以说“related”后面省略了“to you”。拙译基本无误,改动者则大误矣。我现斟酌改为:“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从你神秘的微笑 / 我知道她与你相依为命。”是否更达意呢?因为妹妹半瞎,用成语“相依为命”似不为过。

       编校者还喜欢用成语取代单词,例如“reposedly”,“unavoided, terrifying”,拙译“安定地”,“让……躲不开而害怕”,被改为“气定神闲”,“无法闪躲,心惊胆战”,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威廉斯刻意务去的陈言,与其平白简练的风格大相径庭。可以说,译诗的风格也因此遭受了“实质性的改动”。

       还有许多性质较不严重的非“实质性”改动,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连排印格式也被随意更动了,例如附录的“《春天等一切》散文部分”和“《帕特森》第五卷第二章”中,每个自然段之间应空行,却从头到尾被改成连排了。注文中所引用的诗句表示分行的斜杠(/)前后应空格,被改得无空了。诗作正文部分则有该空行不空,不该空行却空,甚至不少诗行逸出行列,跑到页面右侧的误排现象。版权页上“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信息甚至把译者的名字都印错了。这些应是校对不精所致。

       当然,也有少数改动纠正了我的误译之处。对此,我真诚地感谢,但如果编校者在改动后、付印前让我过目,我会更加感谢。例如,页123《看球赛》行11-12:“So in detail they, the crowd, / are beautiful”。拙译“所以人群,他们在细节上 / 是美的”。被改为“所以他们,人群的每一份〔原文如此〕/ 是美的”,可以说意思更准确些。但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所以人群,他们中个个 / 是美的

131《鱼》节33-6:“The women and children / pull out a little piece / under the throat with their fingers / so that the brine gets inside.”拙译“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拽出一条小鱼 / 好让盐水进入。”被改为“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拽出一小片肉来 / 好让盐水进入。”我过度理解了,以为大鱼喉咙里堵着吞食的小鱼。改动者应该是对的,这是描写渔民腌鱼的过程。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出一小片肉 / 好让盐水进入。

20710-20:“They railroaded him / to an asylum for The criminally insane / without trial // The prophylactic to / madness / Having been denied him / he went close to / The edge out of frustration and Doggedness--”拙译“却因其犯罪性精神失常 / 未经审讯 / 通过铁路 / 把他送往疯人院 // 那预防疯病的 / 机构 / 一直都拒收他 / 由于挫折和 / 被躲避 / 他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被改为“却未经审讯 / 不走程序草草把他送往 / 关押疯癫罪犯的 / 一座疯人院。 / 得不到 / 预防疯癫的 / 药物, / 他在挫折和 / 倔强之中 / 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我一时大意,没有细查“railroaded”、“prophylactic”和“Doggedness”这几个词,以至造成不可饶恕的严重硬伤。改动者是对的。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却未经审讯 / 就草草把他送往 / 关押发疯罪犯的 / 一家疯人院 // 一直都得不到 / 预防疯病的 / 药物 / 由于挫折和 / 执拗 / 他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

234《用沥青和铜做的细活》行4-9:“like the sacks / of sifted stone stacked / regularly by twos // about the flat roof / ready after lunch / to be opened and strewn”。拙译“好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口袋两两 / 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午餐过后 / 掀开来重铺的”。被改为“就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那些口袋 / 两两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好午餐过后 / 打开来铺撒”。我想当然误把不定式短语“to be opened and strewn”当成了修饰较近的“roof”,实际上应该是修饰较远的“sacks”的。改动者是对的。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好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口袋 / 两两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午餐过后 / 打开来铺撒”。

从以上所举例子可见译事之难。谁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百分之百无误。所以,为保证译文质量,编校者大有必要与译者沟通、商榷,这应是出版界的惯例。然而,拙译的编校者和出版者的所为却极令人失望,他们不仅滥用职权,涉嫌违约,而且更严重的是,态度倨傲,对译者缺乏起码的尊重。这是我著译生涯中所仅见的情况。常言道,文责自负。在编校过程中,遇到有疑问处,应标注出,可能的话,同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与著(译)作者讨论,疑义相与析,最终由著(译)作者确认并自行改定,这才是编校者应有的作风和态度。

 

                                                                                                                                           201542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