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 “求索”高端学术论坛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试论翻译文化史的若干模式》
信息来源: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处 宣传部
12月10-11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克非教授应邀赴我校“求索”高端学术论坛展开学术交流,并接受王铭玉副校长颁发的“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的受聘证书。12月11日下午,王克非教授以《试论翻译文化史的若干模式》为题在逸夫教学楼莎翁厅为我校师生带来精彩讲座。本次“求索”高端学术论坛由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彦春教授主持,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项成东教授,部分青年科研教师及翻译方向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王克非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翻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更是促进文化繁荣、变异的要素;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语码转换,更反映了社会的交往。而传统的翻译史研究偏重于记录与翻译相关的历史事件,王教授认为翻译文化史应重在研究翻译对于文化(尤其是译入语文化)的意义和影响,注重对繁复的翻译现象、翻译事件作文化传播意义上的分析与解释。而翻译史实的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后,才具备评说和解释翻译现象的资格。接着,王克非教授以近代中日两国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及严复、加藤弘之对“进化论”思想的翻译为例,分别从“借体寄生—文学翻译”和“炼石补天—思想翻译”两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翻译文化史的思想精髓,阐明了社会背景对翻译的影响。
随后,老师、同学们分别就翻译的忠实原则,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王克非教授均做出详尽解答。最后,赵彦春教授高度评价王克非教授的学术讲座,认为本次“求索”高端学术论坛为促进我校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服务社会相得益彰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我校跻身翻译名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11日
撰稿:何妍彦
从左到右依次为赵彦春教授、王克非教授、项成东教授
王克非教授做讲座
老师、同学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
赵彦春教授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