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杨六郎并非排行第六,为何叫做“六郎”?作者:最后更新于2008
杨六郎并非排行第六,为何叫做“六郎”?
中国戏曲学院 林 岷
杨家将抵抗契丹和西夏侵扰中原的斗争事迹,在民间流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我国的戏曲、小说和民间传说中,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可谓多若繁星,数不清。据清代《昭代萧韵》记载,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的剧目就有三百六十多出。直到今天,电台、电视和戏曲舞台上还经常广播和演出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其中以杨延昭的故事为最多。
那么杨延昭为何叫六郎呢?根据《宋史》记载,北宋名将杨业有七个儿子,他们与父亲一样,都是忠心耿耿的爱国英雄。除了杨延玉牺牲在朔州(今山西朔县)之战外,其余的六个儿子是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镇守边关二十多年的杨延昭。
杨延昭,原名延朗,因避道土赵玄朗讳(宋真宗尊祟赵玄朗为神仙,并引为同族,因此尊称为圣狙),后改名延昭。延昭就是鼎鼎大名的杨六郎。所谓“六郎”,其实并非徘行第六。从4宋史》所载排列顺序看,他排在最前面,应是大郎。《宋史》本传又说“契丹惮(怕)之,目为六郎。可见杨六郎本来是辽(契丹曾多次改国号为辽或契丹)对于杨延昭的称呼,于是宋人便把他附会为“老六”。
为什么敌人怕他就要称他为“六郎”呢?今人郝树侯在他所著的《杨业传》中解释说; “古代往往以天上的星宿比拟世间正面人物。契丹称宋为南朝、南国,因而他们赞扬杨延昭为南斗。南斗六星在宋初已成为习惯语。这样,久而久之,就直呼为六郎了。这和杨业被称为杨无敌是同一意义。”宋朝修的《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则云: “北斗六星中的第六星主燕。”燕地当时是契丹国所在之地,而杨延昭镇守河北正是为了对付契丹,契丹人惧怕他,因而比喻为镇慑本国的大星。以后杨延朗的“朗”字渐渐演化为“郎”,于是就称他为杨六郎了。
六郎的故事在京广为流传。北京西郊有“六郎庄”,据说杨六郎在此练兵驻扎过;六郎庄的“挂甲屯”,据说是六郎在这里晾晒他的血染战袍,当地人引以为荣,故起名挂甲屯。在海淀区还有座门叫“望儿山”(今天是东北旺公社和西北旺公社所在地),据说是佘太君在这里每天望儿凯旋否。在去八达岭的途中詹天佑铜像附近的石壁墙上有个雕像叫“六郎影”;在颐和园有块高石形似剑,称剑石,据说六郎曾在此拴过马。
杨延昭根本没来过北京,他只到过河北中部,为什么仅在北京方面就有这么多有关杨六郎的踪迹故事流传下来?这正说明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最被人们崇敬的,人民对能保护本民族利益的人物永远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