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半山庐
半山庐,又称单身教授宿舍,位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北麓山腰,高达7米。1932年开工,1933年竣工。建筑面积507平方米,工程造价2.03万元,由胡道生合记营造厂中标承建。
半山庐为两层砖木结构住宅建筑,小巧玲珑、环境幽雅。由两个阳台将三栋两层的楼房连缀而成,中间一楼伸出一个装饰性屋檐为入口,八个屋檐毫无装饰讲究,整栋小楼用色简拙,皆青砖墨瓦,外表及显质朴,与珞珈山的苍秀山势浑然一体。据说半山庐的建筑与选址是武大一位研究易经的教授所设计,虽依山而建,但庭前却异常开阔平坦。
在1933年—1937年,来武汉大学的任教的知名单身教授住在此处。
在1937年-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的重要政要在此下榻。
半山庐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一部分,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现为武汉大学董事会、武汉大学校友会办公地。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半山庐的叹息
半山庐,一幢青灰色的二层小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式建筑,掩映在武汉大学珞珈山西北麓的浓荫里。半山庐本是一幢普通的教工宿舍,却因居住过近代中国政坛风云人物蒋介石而不同凡响。
武大建校,曾得力于蒋介石。当时学校申请新校舍资金,蒋慨然拨款。新校舍落成后,蒋介石满怀兴致,偕宋美龄,轻车简从,赴武大参观。那时已是深秋,珞珈山依然满目苍翠,蒋对武大清幽的环境赞不绝口,对青砖黛瓦,朴实无华的半山庐也很欣赏。他勉励学子“学以报国”,并表示进一步给武大以支持。
大约正因为蒋介石的“恩顾”,武大师生对他满怀敬意和感激。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武大师生聚会,不少人失声痛哭,深恐蒋遭不测。蒋闻讯亦感动,返南京后,特发电报:“鉴陕变发生后,贵校师生备极关念,甚为欣慰,特谢。”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武汉大学西迁。南京失陷后,军队退守武汉,武大校舍充作军用,蒋介石偕夫人再次来到珞珈山,并住进了半山庐,开始了以半山庐为“行辕”的抗战生活。1938年的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蒋介石在半山庐“日理万机”:调度指挥全国战场,操控内迁,规划后方大西南的交通建设,开办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召陈布雷商讨起草各类文书文告等等。幽静的半山庐人来车往,岗哨林立,灯火通宵达旦。
在指挥“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也曾面临生命危险,7月23日,当蒋与宋美龄现身武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大楼时,日军得到密报,派飞机轰炸,蒋等躲进楼下的防空壕,日机对准这个地方狂轰滥炸,一枚重磅炸弹落下,震天巨响,蒋夫妇和侍从应声倒地,3名侍从毙命,宋美龄昏过去好一会才醒过来,蒋介石则尘灰满面地从侍从身下爬起来,等于捡了一条命。国难当头,“领袖”同样也在受难哩!所幸半山庐还是安全的,它镶嵌在绿色的屏障里,楼前拱卫着数株挺拔的香樟、水杉、三角枫。
面对侵略者咄咄逼人的军事态势和阴毒的诱降政策,蒋介石在全国高涨的抗战情势推动下,对全国军民掷地有声地说:“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蒋由此声望大增,受到全国民众真诚的拥戴。蒋介石居半山庐期间,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亮点。其时,周恩来也在珞珈山,住南麓“十八栋”,隔着一道山坡与蒋比邻,两人常在散步时相遇、交谈。1938年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最密切的时期。然而可惜,蒋介石未能以此为契机,从此捐弃前嫌,团结各党派,消灭法西斯,共建新中国(这是后话)。
10月,日军逼近市区,身为武汉保卫战统帅的蒋介石,坐镇武汉10个月,动员军队一百万,却未能保住武汉。如果说南京的陷落使蒋介石痛心疾首,武汉的失守,则使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离开武汉时,他神色黯然,飞机起飞后在城市上空盘旋一周,蒋通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珞珈山,不知那幢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小楼他找到没有?飞机掉头西向,他心情沉重地闭上眼,从此再没有登临珞珈山……
那天我去寻访半山庐,它建在绿色葱茏的半山腰上,是座沉寂的小楼———沉寂到少有人知。这座经历了八十载风雨的小楼,见证过一段不寻常的往事,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它终未能创造改写历史的奇迹,没有给后世留下更多精彩。历史行进到这里,惟有一声叹息!
(2001年,半山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稿源: 陇南日报 编辑:
王睿君 2010年9月3日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