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镇江的三大怪
镇江是座古老的城市毋庸置疑,但很多人恐怕并不知道镇江在民国时期曾为江苏省会,时达20年之久。
踏上镇江的土地,介绍镇江三大怪的声音就不绝于耳,足见镇江人对本土特产与美食的自豪与喜爱。三大怪第一怪是肴肉不当菜。肴肉(读xiao一声),是镇江的特产之一, 相传清初即有“肴蹄”,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肴肉皮色洁白,光泽晶莹,卤冻透明,故有“水晶肴蹄”之称,具有香、酥、鲜、嫩四大特点。“肴肉”以前曾叫“硝肉”,这里既有镇江当地语言的口音,也与做肴肉必须用硝有关。肴肉这一美食来源于腌制肉时将硝当成了盐,却歪打正着。
相传三百多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妻子会误把为父亲做鞭炮所买的一包硝当作了精盐。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准备做鞭炮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缸一看,只见蹄子不但肉质未变,反而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呈白色。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着入锅加葱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焖煮。店主夫妇本想用高温煮熟解其毒味,没想到一个多钟头后锅中却散发出一股极为诱人的香味。
“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恰巧路过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于是他变成一个白发老人来到小酒店门口敲门。店门一开,香味立刻飘到街上。众人前来询问,店主妻子一边捞出猪蹄,一边实话对大家说:“这蹄膀错放了硝,不能当菜吃。”那位白发老人便说:“我不当菜,就茶吃。”然后把四只猪蹄全部买下,并当即在店里就着茶吃了起来。由于滋味极佳,越吃越香,结果一连吃了三只半才罢休。等这老头一走,人们才知道他是张果老。店主和在场的人把剩下的半只蹄膀一尝,都觉得滋味异常鲜美。此后,该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远近闻名。后来店主考虑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为“肴肉”。从此,“肴肉”一直名扬中外。“水晶肴肉”是镇江著名的传统佳肴,在全国享有盛名,2011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镇江地区市民们节日餐桌、以及招待外地来客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冷菜。
二怪煮面锅里漂锅盖。镇江地处江南,在我的印象中被上海人称为“江北”。据新华字典记载,镇江话属于江淮次方言,典型的江南北方话语系,有别于吴侬软语。我母亲在世时,因对文史有兴趣,还经常学说这一带的方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现在镇江已经划归为“江中”地区。北方人的印象中江苏人是很少吃面条的,而镇江人则很爱吃面条,这可能与历史上祖先是从北方移民过来不无关系。
镇江人煮面的时候要用大锅,加上好多的水,然后把一个桃木头做的比锅口小得多的锅盖,放进锅里,和面条一起放在锅里煮,据说这样煮的面熟得透,而且有一股特别的味道。当地朋友介绍,各家的口味都不太一样,关键是浇头花样繁多。
三怪是老醋放不坏。镇江素以盛产优质的食醋而闻名于世,现在又有许多的食醋工厂,镇江人也非常喜欢吃醋,特别是恒顺陈醋,名扬海内外。他们对醋的喜爱一点不输给山西人。就是吃肴肉时,切点细姜丝滴点香醋,味道的确不错。
有美食就有故事,这就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之一。不论走到哪里,品美食听故事无不是一种享受。当然,城市的历史是最重要的一环,金山、焦山、北固山是镇江最重要的旅游项目,网上介绍很多,有兴趣、有时间,您还是亲历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史料典故吧!
图一为肴肉,紧邻就是大煮干丝,扬州名菜之一,图中间右边就是煮面锅里漂锅盖
镇江三山分布
古炮台遗址——由于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
北固山上望焦山
您看见白圈里反光的宝塔和山吗,祖先设计者之作
北固山脚下的步道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古街风貌
民主革命先烈赵伯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