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
应用要诀:有效激发动力,合理对待压力。
1927年,心理学家勒温的学生蔡加尼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去做22种小的工作,有些工作属于手工操作的性质,有些工作则显示要求智能的运用。这些工作繁简不一,例如完成拼图,从55倒数到17,演算数学题,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在实验过程中,蔡加尼克让被试者只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些工作,而另一些工作被中途停止,继续去做别的工作。然后,在实验结束后,蔡加尼克让被试者回忆所做过的工作的名称。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试者首先回忆到的是那些被中止而未完成的工作名称,平均占68%,而对已完成的回忆量平均为43%。对被中止而未完成的工作,被试者不仅回忆得快,而且也回忆得又多又准确。
当人们接受一项工作时,内心便产生一种完成这项工作的准需求,完成工作便意味着解除心理紧张,或使准需求得到满足;如果未完成工作,紧张状态继续存在,准需求有待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会促使人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并且还会产生要完成它的欲望。
对研究生的启示:在研究时适时的中断和适当的挫折是有益研究的进展的。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就不可能坚持完成。但坚持需有方法,如果在研究上遇到困难,不妨把它先放下,做一会儿别的体育锻炼等事情,过一段时间,障碍就有可能消失,就能坚持下去。早上起来,若能抽出时间做一点费力的运动,就会觉得精神振作,一整天做起事来耐力得到提高。
在人生旅途中,适当的挫折也如中断一样,恰当使用,会更加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越战越勇,最后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蔡加尼克效应提醒人们,必要的时候给自己或别人一点打击,对成功有百利而无一害。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他的一生都是在面对挫折,在8次竞选中他竟8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面对如此大的挫折,他从没有放弃过,并且越来越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最后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蔡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能让他的愿望过早地得到满足,这样他不但不会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还会变得贪得无厌。比如,名人自杀,据说好多名人自杀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实现了,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了,所以就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并付诸了实践。常听爱好登山的朋友说,当他们到了顶峰之后,不知为什么就会莫名地产生失落感,这自然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发生的作用。
蔡加尼克效应说明,当心理任务被迫中断时,人们就会对那个心理任务念念不忘,从而产生较高的渴求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宝贵;而轻易就能得到的,就会弃之如敝屣。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