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镜清为新华网题词
许镜清与孟庆云合影
许镜清的题词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荆克)一个憨直的老头,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激情的作曲家,许镜清就是这样地透明、直接和感性。
当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和插曲《女儿美》、《天竺少女》等也传唱全国。有人说,《西游记》成就了许镜清,而我以为,是《西游记》催生了“许式”音乐才更准确。作品和创作者既是一体的,又是互动的,而精品在于其经典的本质与找到理想的出口的迸发。
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一口气几个小时的陈述往事,一如孩子式的描绘真实的梦想。许镜清像一个痴迷在艺术天地的歌者,又像一个不懈奔跑的行者,更像一个邻家可以推心置腹的长者。他未必因音乐而生,但注定为音乐而舞。
“花自漂流水自流”,我想他的朴实是那块黑土地赋予的,也是长期从事农村音乐工作的经历营养的。因为“土”,才有堂皇地扎根,因为“民”,才有深入地流行,而他依然保持着并不时尚的“土”。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份份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激扬的旋律依旧,而悠悠的回味不止......
许镜清简介
许镜清,中国一级作曲家,出生于山东龙口,毕业于原哈尔滨艺术学院作曲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
196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现为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任作曲,为本单位创作了大量农业科教记录电影音乐。他的音乐作品几乎涉及了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民族管弦乐、交响乐、电声音乐、戏曲音乐等等,显示出他多方面的音乐创作才华及深厚的艺术功底。
1972年流传于全国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就是他早期的成功作品之一。
1972年到1980年之间,许镜清先后创作了板胡独奏曲《喜开丰收镰》,大型民乐合奏《乌苏里啊我的故乡》,扬琴协奏曲《井岗山》等,以及当时国内家喻户晓的民乐合奏《大寨红花遍地开》。
1980年以后,许镜清介入电影音乐创作,曾为故事片《丹心谱》、《红象》、《九月》、《良宵血案》、《OK大肚罗汉》、《就要嫁给你》等八部电影作曲。
1983年起他开始从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创作,并至1987年年底完成。随着电视剧的播出,其音乐犹如一股明净清醇的溪水,流入了千家万户,经久不衰,成为影视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传世佳作。
1987年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台由《西游记》剧组人员演出的《西游记》晚会,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但是谁也没想到整台晚会的音乐和歌曲全部是由许镜清一个人完成,这在中央电视台恐怕是史无前例的。
《西游记》电视剧的音乐开创了在电视剧中电子音乐和民乐及管弦乐队结合的先河。它的音乐创作内涵之丰富,旋律之优美、剧情与音乐契合之到位,迄今为止无可匹敌。在片头中,虽没有歌词,但那深情的曲调却能让人感受到取经路上的沧桑与艰辛,与唐僧在夕阳下骑马的剪影和孙悟空摇橹出海学艺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能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旋律高亢苍凉,意境恢宏深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风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该剧主题音乐以器乐曲形式出现,表现手法自由舒展,节奏明快, 音色优美,加之巧妙地运用电声音乐,效果逼真,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神奇和潇洒,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光阴荏苒, 电视剧《西游记》而今已经走过了十五个年头. 伴随《西游记》长大的观众对它的喜爱却是有增无减。2001年,美国纽约评选最受华人喜爱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名列榜首。据国外资料显示,该剧播出后,海内外90%的华人都听过这首歌,而且还能哼唱。1988年该曲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奖,其后这首歌在国内外又多次获奖。
许镜清是位高产作曲家,迄今已为一百余部电视剧创作了主题曲及音乐。人们比较熟悉的《半边楼》、《女人不是月亮》、《宋庆龄和她的姐妹们》、《荒路》、《情债》、《七品钦差刘罗锅》、《汽车城》等电视剧的主题曲皆出自许镜清之手。
许镜清虽年近六旬,但至今依然活跃在影视界、作曲界,他思维敏捷,创作欲旺盛,近年来所创作的歌曲既通俗、优美,又有时代感,洋溢着清新的民族气息。
许镜清对艺术的追求执着,为人友善谦逊,堪称德艺双馨的作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