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友留言给我:
袁老师,邓万勇的书是词源吗,好像是有不少词源考证的。
我记得以前就有博友提到过类似的问题。
这篇博文主要从对邓万勇老师词汇研究的一点了解谈词源的“陷阱”。
我通过google 搜索到邓万勇老师200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出的《英语字母学研究》, 可以在超星进行在线阅读,链接为:
http://lc.search.dglib.cn/ebook/read_11701894.html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粗略地浏览了第一章的一部分内容,第一章列的很多词确实是同源词,但也有一部分并不是同源词,如下边的例子:
第 4 页 :
coax(哄骗) 与 hoax(哄骗)
hostage(人质)与 custody (拘留)
cuddle (搂抱)与 huddle (偎依)
scruffy 破旧的—— shabby 破旧的
scuttle 小步急奔—— shuttle 小步急奔
scorpion 蝎——shear 切,剪
scribe 刻,写—— shear 刻,划
因为 c-h 可以发生音变,所以像 coax 与 hoax 这样的词“迷惑性”特别强,cuddle 与 huddle 也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同源词,而这种形与义的表面迷惑性,不经过考证很容易让很多人以为是同源,在研究、教授词汇的人中,这样的“错误”很容易犯,要减少或避免这样的错误,没有捷径,只有老老实实进行词源考证。
再比如,下面的一些例子也应该被邓老师当做了同源词:
第 5 页:
shoe 鞋——skin 皮
第 6 页:
foot 脚 ——peddle 沿街叫卖
第 9 页:
gain 赢得—— win 赢得
第 11 页:
podal (足的),peddle(沿街叫卖),path(小路)
第 14 页:
head,hat, hut, hide 都与“头,帽,遮盖”有关
第 15 页:
dry, tree, trunk 为“树”
其实 head, hat, hut, hide 是属于三个来源的词。
还有:
bank, bench, battery, beetle 都与“打击”有关;
mouse / move (耗子,跑动);
care / cure(忧虑);
kind / child 。
上面所举的例子说明,对于可以发生音变的(如 c-h,d-t),也绝对不可以想当然地认为是同源,有可能的,不代表必然,即使从词现在的形与义来看几乎没有问题的,也可能有问题,这就是词源的“陷阱”和带给很多人的“迷惑”。
词源的“陷阱”包括:
一、词形相同而来源不同的
如 file,作为“文件,文件夹”、“锉刀”和古语“败坏,使腐败”词源上分别属于三个来源。
在中国,我们可能会轻易地找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叫王丽、张丽,王刚、李刚的,甚至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班能找到两个同名或同姓的,但我们也知道,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如果名字相近有判断为血缘关系,那么王小帅岂不和王小波一家人了?
二、词形不同但词义相同或相近
这里边包括三种情况:
1、可以发生音变、字母之间确有对应关系的,如 coax 与 hoax,foot 与 peddle。
2、不存在音变对应的,如 man 与 male。
3、混淆解释用词与同源词
这也是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如 scruffy 的解释用词就是 shabby“破旧的”,但 scruffy 里的 scruff 是由scurf(皮屑,头皮屑)音位变换而来。
邓万勇老师是学英语出身的,是英语方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像邓老师、张宇绰先生的英语水平,无需我们去猜测,但恰恰可能是由于他们本身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词汇(从所举例词可以判断),他们也都知道并运用了音变(通转)知识,或者说,他们也是运用音变(通转)知识的直接体会与受益者,而忽视了更多的词源考证,也可能是受时间或别的因素所限吧,对邓万勇老师来说,也应该是一种遗憾吧。
邓万勇老师与张宇绰先生,都知道音变(通转)的重要性并在他们的书中写出来了,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了总结,做了非常好的工作,只是对于一般人的实际记忆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在国内,研究词汇的人,对于音变,不仅要知道其规律,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词源考证并“汉化”——需要解释词根、词缀与同源词意思之间的联系,让一般的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为记忆的最高境界是理解记忆。
只所以说是词源的“陷阱”,看看英语培训界多少所谓的“名师”与“大腕”都“陷”在里面“挣扎”与“痛苦”、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知道了。
词源的“迷惑”,也让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要防止掉进词源的“陷阱”,就应该避免以汉语意思的相同、相近,现在词义的相同、相近而不加考证地判断同源词。
正是由于词源的“陷阱”与“迷惑”,让一些人怀疑词源在记忆上的优势,连一些自认为对词源了解的英语教授也持这样的观点。
学过武术的人,能不能打过没有练过武术的?
1985 年当我在读硕士时,一位在武术队练过的学生因为舞伴的事情和食堂的大师傅发生冲突,这位学生在第一时间摆起了学武术的“架势”,可是,没有学过武术的大师傅拿起食堂的拖把把这位学生很容易地就打翻了。
仅凭仅这个例子能不能就说明学武没用?我想大家不会同意这样的观点。
习武者被人打倒在地,是因为学艺不精。
怀疑词源在词汇记忆上作用的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词源了解太肤浅了。
袁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