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dayonggege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习近平爱看哪些书?

$
0
0

 习近平爱看哪些书?

 

 

习近平爱看哪些书?

 

   (一)

 

习近平同志特别爱读书。他最爱读哪些书呢?答案全部融在以下感人细节。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人民网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上述读书“三让”的好处。

43岁的布里廖夫,“特别喜欢”习近平的眼睛。

  他说,“(从中)我看到了思想的光芒”。这名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2月7日曾在索契专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0余分钟。

  专访中,习近平谈到自己的爱好,“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位眼睛中有思想光芒的大国领导人,都读过哪些书,怎么看待读书?综合人民日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阅读过习近平《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著作和博士论文,尝试管窥一二。

  

  “一物不知……便求知若渴”。习近平不是第一次谈爱好。2013年3月19日,他履新国家主席不久,首访前夕,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这位“体育爱好者”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检索媒体报道不难发现,习近平爱读书至少可推溯到1969年。那年他16岁,在黄土高坡上,开始知青生涯,读书不辍。“爱看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他们记得,他“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

  40余年后,已是国家主席的习近平,用自身经历激励新时代青年。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不止书,习近平还与图书馆、书展有缘。2013年3月30日,习近平在刚果共和国,出席恩古瓦比大学图书馆启用和中国馆揭牌仪式。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起出席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并致辞说: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

 

  (二)

 

  习近平同志喜欢读历史书。他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习近平“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在索契接受专访,习近平提到,“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凤凰卫视报道,2013年5月17日,习近平在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会谈时,谈到年轻时阅读了不少希腊哲人的书籍,与东方文明的古老智慧一样启迪着世人。

  2004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次专题学习会上的中心发言中,提到美籍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传统的工业文明,使人变为没有精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单纯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动物,这种物质性压迫下的人,是一种变形与异化的人。”

 

   (三)

 

  中国现代文学,也是其关注领域。在回忆作家贾大山的《忆大山》一文中,习近平谈到贾大山的小说《取经》,并说“我曾读过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

  经史典集,也是习近平的阅读对象。“适当的引经据典”,是习近平讲话的重要特点。1月14日,中纪委全会上,习近平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如“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等。习近平在其他讲话中,则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2013年11月26日到曲阜孔府考察,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习近平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媒体报道,习近平“在与一些省级干部聊天时曾对《苦难辉煌》进行过推荐”。

 

   (四)

  

  “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习近平认为,读书好处多。在索契接受专访时,习近平谈到,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鼓励领导干部读书,“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2006年2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谈《多读书,修政德》。他说,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说,“我讲三个观点:一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二是领导干部要读好书,三是领导干部要善读书。”系统阐释了对读书的观点。

  读书是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读书原则和读书范围,那就是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读书,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五)

 

    2009年12月,习近平同志认真地阅读了一本书,并于11月17日给书中的主人公回了一封信。信中说,“看过这本书,感到很难高兴很欣慰,也很受教育”。

    这本书的书名叫《大地为鉴》,书中的主人公名字叫王伯祥。
  《大地为鉴》是一本尚未出版的传记,由王良瑛、李登建、展恩华三人写成,传记的对象是18年前曾任山东寿光县委书记5年半的王伯祥同志。这样一本小人物的传记缘何能使习近平在信中说“很高兴很欣慰,又很受教育”呢?因为习近平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王伯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努力建设一个繁荣新寿光的艰辛历程”。
  18年前王伯祥是如何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县委书记就要尽心竭力给老百姓办事,要有一颗真诚的为民之心,不抱任何的名利思想,不带任何私心杂念,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有了真诚的为民之心,才会有发展思路、创新勇气和务实作风,也才能有从政基础。寿光乡亲们的回忆则更加真切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伯祥重用的是发展经济的“能人”。寿光蔬菜畅销全国,但是最早名扬全国的却是大棚菜。被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的村支书王乐义说:“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和我的名气哪有这么大!”原来,王伯祥通过王乐义以3万元年薪从辽宁瓦房店请来早期冬暖大棚发明人韩永山,韩师傅全家四口人一到寿光就“农转非”,而当时王伯祥的爱人还是农业户口;王伯祥自己坐一部旧吉普,却给王乐义和韩师傅配了辆新的;三级干部会上,王伯祥说:“全县听我的,我听王乐义和韩师傅的!”1989年底王伯祥听到三元朱村17个冬暖式大棚种出了反季节黄瓜、每公斤卖到20 元的消息,兴奋得饭都顾不上吃,连夜赶到三元朱,动员王乐义把技术传给全县农民。此后寿光蔬菜大棚由17个变成了1991年的 3.3 万个,现在到了46 万个,并以燎原之势向全国蔓延。
  王伯祥干的是不图虚名的实事。寿光毗邻渤海,南北分界鲜明,北部全是盐碱地,早年以外出讨饭者多而“出名”。直到上世纪 80年代,这里的20万农民虽解决了温饱,但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善,发展一直赶不上南部。“遇到困难绕着走,困难一直摆在那里,是给党抹黑,是我们当领导的耻辱!”在县委常委会上,王伯祥动情地说,统一了开发寿北的思想。很快,以20万民工为主力的寿北开发壮阔画卷,于1987年10月8日在120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上铺开。45天后,“战役”胜利结束。第二年,王伯祥决定彻底整治境内的弥河河道,因为弥河纵贯寿光全境,历史上三五年一决口,成为灾害。有人向他进言治理弥河工程量太大,能不能先干县城周围 10公里,搞得精致好看些,因为“上级领导来寿光都走这里” ,王伯祥虎起脸来说:“咱干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1988年10月5 日,13万治河大军在弥河两岸摆开,奋战25 天,两条70 公里长的大坝横空出世。一个寿北,一条弥河,南北交融,全境畅通,寿光由此奠定腾飞最坚实地理基础。
  王伯祥做的是向我看齐的榜样。我们大家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但是做榜样是不容易的,王伯祥就做到了。他是如何做的?我一字不改地转录一段文字:
  在寿北一处大坝下,离盐池很近的地方,有一间面积只有三四平方米的破旧小砖房,普通人进去也得弯下腰低着头。干部群众说,这小房再破再旧也要保存着。这就是当年寿北开发的总指挥部,王伯祥书记当年47天吃住就在这间放牛老汉的牛棚里,一张老式桌子,扯上一根电话线,安一部摇把子电话,指挥了寿北开发大战。
  那是些让人难忘的日子。王伯祥与县委11位常委中的9位提前3天把铺盖搬到了工地,就在那间牛棚上竖起“寿北开发总指挥部”的帅旗,各乡镇指挥所的上空随即飘起了鲜红的战旗,20万民工挖地成窝,十几万个“猫耳洞”鳞次栉比般驻扎在指挥部、 指挥所周围… …
  一场秋雨下了两天两夜。10月14日深夜11点,大洼工地的民工正为漏雨的窝棚犯愁:这还怎么干活?这时,一个浑身湿淋淋的人进来了:一把旧雨伞,一张黝黑的脸,一双赤着的脚,县委书记就这样出现在民工的面前!他们不知道的是,王伯祥下午6点从潍坊开完会,饭都没吃就冒雨赶往工地。车在离工地5里远的地方陷在泥里出不来,他硬是冒雨步行赶到工地查看民工的窝棚。
  1987年10月29日下午,一场多年不遇的海潮冲毁了刚刚筑起的虾场大坝, 18名民工被潮水困在残坝上,情况万分危急,王伯祥一边向市里、 省里打着告急电话,一边紧急组织抢救。救援一直持续到午夜,被围困的民工全部获救,王伯祥身子一软,倒在泥水里……
  1987年11 月中旬,农业部原部长林乎加到寿光视察,在县城没找到县委书记,就驱车来到北大洼工地。林乎加向从窝棚里钻出来,满腿泥巴、挽着裤脚、光脚穿着一双胶鞋的人打听:“王伯祥在哪里?” 这个人爽快答道:“ 我就是!”林乎加紧紧握着王伯祥的手,半天没说出话来:“一个县有这样的县委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

  这就是当年的县委书记王伯祥!无怪习近平同志说看了《大地为鉴》之后感到高兴,感到欣慰,感到很受教育。他在给王伯祥同志的信中还说:“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造福百姓。”
  我们各级党员干部确实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向王伯祥同志学习!

 

   (六)

 

   2013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一些省级干部聊天时曾对《苦难辉煌》进行过推荐。《苦难辉煌》是由高层智囊金一南历时十五年倾注心智的力作。以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为背景,以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主线,审视了人民军队的领袖们在历史重大关头突出重围、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足迹,该书被称作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图书,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图书。

 

  倡导阅读历史,是国家领导人从大局大势出发,不仅要从历史中修身养性,还要善于从历史中习得治理社会的智慧和方略,提高对全局大势的把握和判断。

  另一方面还在于在历史中对照现实,时刻保持一种清醒的警觉,以史为鉴,在险恶中看到希望,在得意时看到危机。而《苦难辉煌》一书一直在讲着这样的因与果的关系,一直在用历史反思现实。        

 

    (七)

 

    习近平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根据新华网北京2013年11月26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26日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裔子孙世代居住的官邸。现存孔府院落创建于1377年,经明清数次扩建。占地200余亩,有楼轩厅堂463间。

 

 

  孔子研究院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曲阜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集文献收藏、信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博物展览5项功能于一体,以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组织引领国际儒学研究"为发展目标,承担了"世界孔子庙研究"等4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办《孔子学刊》等。

   
怎样出版您的书?
欢迎加入新浪出版圈

新浪书香北京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