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秋风如歌』中国历史上两次焚书的不同原因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转载]喜欢的博客信纸(淡雅系列)

 

『秋风如歌』中国历史上两次焚书的不同原因 

 

 

    提起焚书坑儒,一下子就会让人联想起秦始皇的暴政,正是这位千古一帝做了一件令当时及后人都不齿的事情,其实,与其相类似的事件在后来的南北朝时还发生过一次,但原因却与前次完全不同。

 

    先说秦朝那次焚书坑儒的大致过程:秦始皇三十四年,当时对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大臣们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在一次宴会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秦始皇让群臣们议论一下,为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也为了巩固其至尊无上的专治统治,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诏把《秦记》以外的书籍全部焚毁。

 

    此后若再有人胆敢聚在一起谈论《诗》《书》就要被当众处死,甚至要诛灭九族,对于那些知情不报者也同样以罪论处,在这些被焚毁的书籍中,只有医药,种植类等少数书籍得以幸免,想要了解法令,就必须拜官吏为师。

 

    秦始皇一声令下,大量的文献书籍被投进骊山脚下的焚书坑里点燃,成百上千吨的竹简木犊瞬间化为灰烬,一时间咸阳城内外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火连续烧了几十天。在焚书命令下达三十天内仍不执行命令的人,就要被判处黥刑然后发配到边疆去修长城。

 

    秦始皇特别派御使到各地查究审问这件事的落实情况,一些方士儒生禁不住追究,相互牵连告发,查出了违犯禁令的人有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活埋在了咸阳城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浩劫焚书坑儒。

 

    另一次大量焚书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原因,那是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几位皇帝别的才能都很一般,但他们在文学方面却非常突出,一时间文人都聚集在他们的身边,成为了一种时尚。

 

    萧绎是梁朝开国皇帝萧衍的第七个儿子,他也象他的父兄一样在文学上很有造诣,但他心胸狭窄,对于那些比他优秀的人总是妒忌猜疑,只要听说哪个人比自己强,就会想方设法加害于他人,就连他自己的亲人也不放过。

 

    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本来手握重兵的萧绎完全有能力解救被围困的父兄,可是他就是在一边观望,直到他们相继遇害,然后萧绎又把另外几个兄弟也杀了,最后自己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是,好景不长,他只做了两年的皇帝,就又陷入了亡国的战争中,在临死前他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把宫中十余万卷藏书付之一炬,当时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是:“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可见,两次焚书的原因是不同的,前者是皇帝怕别人书读多了,以史为鉴,反对的声音会更多,但焚书后也没有逃脱秦朝灭亡的命运;而后一次焚书则是因为自己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也没有改变亡国的命运,因为他从没有在书中找到适合治理国家的理论,当然读再多的书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转载]喜欢的博客信纸(淡雅系列)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2015年8月20日(星期四)新浪草根名博首页《草根讲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浪博客首页《猜你喜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