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野三坡,回程途径房山八渡已经是日落西山,见到公路旁的农家乐比比皆是,于是住在一个刚刚建好的小楼里,只我二人。新的家具、新的被褥、新的电器,既舒适又便宜。那一夜听着草虫在窗外声嘶力竭的歌唱,犹如当下的最美和声一样卖力。深夜醒来我仔细听这许多年没有好好欣赏的声音,试着想辨别出哪个是导师哪个是选手?
第二天早上起来,见院子大门不关(根本没大门),小楼的门和所有房间都是大门敞开,我问老板娘为何不锁门?答道:和你们城里不一样,这里没事的。听后很有点脸红的感觉。
路过云居寺,这里是我早就想来的地方,它的名气很大,但是游人很少,是一个极其舒服愉快的参观游览过程。
![]()
房山的山水如一幅画卷,云雾缭绕
![]()
云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石经山。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五代时被火烧毁。辽、金、元屡次修建,抗日战争时被毁,仅塔与石经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筑为80年代后恢复。
![]()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相对;寺院依山而建规模非常宏伟。在这里的僧人都是南方人,有的只有二十岁。
![]()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
![]()
复制的石经版。石经版位于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压经塔下藏经穴中, 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
清嘉庆两次游云居寺题写的御笔龙碑,1942年日寇炮火毁坏了寺院,留下了罪行弹痕,
刚好将雲字的下半边打掉,人们想象好似一朵白云托着雨
![]()
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僧人刺破舌头滴血抄录佛经,清朝的僧人用自己的舌血抄写了60万字80卷经文
![]()
一棵爱情的连心树,三十年代一对年轻男女因战火分开,为爱相守,化成柏树和椿树相拥
![]()
北塔称舍利塔,建于辽代,砖瓦结构,为独特的钟鼓楼式,高30.46米。
塔内有磴道,元、明两代曾几经修缮。
![]()
北塔四角各有一座唐代石塔。其中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所建石塔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塔。塔内浮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在最后的大殿里我们还瞻仰了佛祖的骨舍利和发舍利。
1981年11月27日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出土了两颗骨舍利。1987年4月28日上午,北京市政府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宣布,公元616年安置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内的佛舍利现已发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言称,经反复考证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
云居寺的对面是石经山雷音洞,所有的石经已经重新埋入地下保存,游人是上不去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见院子大门不关(根本没大门),小楼的门和所有房间都是大门敞开,我问老板娘为何不锁门?答道:和你们城里不一样,这里没事的。听后很有点脸红的感觉。
路过云居寺,这里是我早就想来的地方,它的名气很大,但是游人很少,是一个极其舒服愉快的参观游览过程。
房山的山水如一幅画卷,云雾缭绕
云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石经山。又称西域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五代时被火烧毁。辽、金、元屡次修建,抗日战争时被毁,仅塔与石经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筑为80年代后恢复。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相对;寺院依山而建规模非常宏伟。在这里的僧人都是南方人,有的只有二十岁。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
复制的石经版。石经版位于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压经塔下藏经穴中, 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605年),僧人静琬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
清嘉庆两次游云居寺题写的御笔龙碑,1942年日寇炮火毁坏了寺院,留下了罪行弹痕,
刚好将雲字的下半边打掉,人们想象好似一朵白云托着雨
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僧人刺破舌头滴血抄录佛经,清朝的僧人用自己的舌血抄写了60万字80卷经文
一棵爱情的连心树,三十年代一对年轻男女因战火分开,为爱相守,化成柏树和椿树相拥
北塔称舍利塔,建于辽代,砖瓦结构,为独特的钟鼓楼式,高30.46米。
塔内有磴道,元、明两代曾几经修缮。
北塔四角各有一座唐代石塔。其中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所建石塔是北京市最古老的塔。塔内浮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最后的大殿里我们还瞻仰了佛祖的骨舍利和发舍利。
1981年11月27日房山石经山雷音洞出土了两颗骨舍利。1987年4月28日上午,北京市政府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宣布,公元616年安置在北京房山云居寺内的佛舍利现已发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言称,经反复考证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
舍利,是梵语SARTRA的音译,通常指释尊(释迦牟尼)的遗骨。舍利有三种:一为骨舍利,其色白;二为发舍利,其色黑;三为肉舍利,其色赤。
云居寺的对面是石经山雷音洞,所有的石经已经重新埋入地下保存,游人是上不去的。
走出古老静谧的云居寺,面对大山,那种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内心是平静的,此时此刻好像脱离了这纷纷扰扰、灯红酒绿、功名利禄的尘世。
依依不舍地离开,返回我们生存的那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