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外国语学院之邀,3月17日下午,中国社科院赵一凡研究员在明秀校区文星楼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钱锺书与英国文学”的讲座。
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姚本标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赵一凡研究员。他讲到,赵一凡是哈佛大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前任副所长,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讲座开始,赵一凡研究员强调了自己的一个老师,那就是钱锺书先生。他谈了和钱锺书交往的点滴,并简单陈述了在钱锺书研究方面做的工作。他讲到,当前学术界对钱锺书的学术定位是国学大师、伟大的小说家与文体家,是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与批评家、翻译家。钱锺书是怎样超越专业局限,逐步变为一个学问大家的?结合自己对钱先生的了解,他从“钱锺书怎样开始学英文”、“钱锺书怎样在清华读书”、“钱锺书怎样在牛津读书”、“钱锺书怎样教英文”等四个方面分段回顾了钱先生的学术生涯。
赵一凡认为,钱锺书早年教育的特征,是能于中国古文陶冶之外,饱受西洋文化滋养,这种刚柔相济的启蒙方式,令钱锺书自幼根基扎实、文理清晰、思想深邃,同时也养成他大胆求知、锐意革新的自由精神。在清华读书期间,钱锺书“杂学旁搜,志在打通。孤往冥行,不由师授”,看重学问之通达,自成一套通家之论。随后又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读书,深厚的积累和不拘泥于学科所限的学术思想,使得钱锺书能够“打通齐观”。在西大联大教书期间,学生们认为钱锺书的课“盖一次讲课,即是一篇好文章,一次美的感受”,许国璋给了钱锺书“钱师,中国之大儒,今世之通人”的崇高评价。
在问答环节,赵一凡耐心细致的回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中西比较和观察,谈了自己即将动笔的《决胜在西部》的写作思路,使广大师生更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他希望同学们能用现代眼光,多读史、读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
讲座期间,赵一凡研究员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得大家掌声阵阵,他渊博的学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诙谐幽默的叙述风格,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深受启发。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