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坡杂文》 台静农“百年冰雪身犹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龙坡杂文》 台静农 著 台湾洪范书店 1988年初版 2004年2月四印 定价250元新台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龙坡杂文》 台静农 著 台湾洪范书店 1988年初版 2004年2月四印 定价250元新台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龙坡杂文》 台静农 著 台湾洪范书店 1988年初版 2004年2月四印 定价250元新台币
再见台静农。这次是在新到的台版《龙坡杂文》中。台湾洪范书店,1988年初版,我这本是2004年第4次印刷的。书不厚,平装,典雅古朴的啊真有民国范儿。连封底都这么好看。封面封底都有台静农先生自己题写的书名,“龙坡杂文”四字,让我们欣赏到台先生作为书法家的风采。注意,封面上那张台先生的头像,可是他的得意弟子林文月先生所画哦,能看出老师的“温柔敦厚中带有知识分子的狷介”么?
找出最早初识台先生的三联书店的那本《龙坡杂文》,惊觉时间已过整十年。
那时还浑沌着呢,看书看热闹,对龙先生文字的好感受不深。十年中,断断续续看台静农先生自己的文字--“酒旗风暧少年狂”,看他那历尽沧桑的一生--“始经丧乱”、龙坡丈室“忧乐歌哭四十余年”,看老友笔下的台静农先生--“百年冰雪身犹在”,真是越来越能体会到“思极深而不晦,情极哀而不伤,所记文人学者事,皆关时代运会。”所评不虚。
三联的这本《龙坡杂文》是“三联精选”丛书中的一本,当年零零散散见一本买一本的,现在重看书前《三联精选缘起》和后来的附录,知道原来“三联精选”文库从1998年开始出版,共有五辑。“值三联书店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从半个世纪以来三联版图书中,整理甄选出一批兼具人文精神与思想智慧的精品;同时也遴选一些非三联旧版,但品格相近的图书加入其中,辑为“三联精选”文库。”
哦,这样啊,那“远东精选”和“三联精选”也差不多是这样了,怪不得昨天还有书友指点我,有些不是远东第一版的版本,收入后没放初版的书影呢。不过,好书选了就好。
现在书斋中除了台静农《龙坡杂文》,还有叶圣陶《旅途日记五种》,周有光《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萧乾《北京城杂忆》,曹聚仁《文坛三忆》,陈原
不过,十年前三联就精选了台静农先生的《龙坡杂文》,真棒!
老书新翻,看后来的《编后小记》,居然也是陈子善老师编的,真不知道陈老师编了多少好书。原来,在这本《龙坡杂文》之前,1990年他还编了一本《台静农散文选》,是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龙坡杂文》虽是根据两年前台北洪范书店出版的《龙坡杂文》编选的。不过,陈老师为了“力求其全”,三联版的《龙坡杂文》比台北洪范版的多了几篇文章,如《酒旗风暧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忆常维钧与北大歌谣研究会》等。好!陈子善老师编得好,说得也好,“台先生晚年这些怀人忆事和谈文说艺之作的文学价值,论者自会评说,我就不必多饶舌了。只想说一点,我自己每次重读,都会为其文笔的素朴、语言的简净、感情的真挚和史实的丰沛所感动,这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也是当下一些所谓的“散文大师”的虚浮之余所根本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叫《龙坡杂文》?看到台先生在序中这样说,
“台北市龙坡里九邻的台大宿舍,我于一九四六年就住进来了。当时我的书斋名之为歇脚庵,既名歇脚,当然没有久居之意。身为北方人,于海上气候,往往感到不适宜,有时烦躁,不能自已,曾有诗云:“丹心白发萧条甚,板屋楹书未是家。”然忧乐歌哭于斯者四十余年,能说不是家吗?于是请大千居士为我写一“龙坡丈室”小匾挂起来,这是大学宿舍,不能说落户于此,反正不再是歇脚就是了。落户与歇脚不过是时间的久暂之别,可是人的死生契阔皆寄寓于其间,能说不是大事。”
当年第一次在异乡看到这样的文字时,也觉得所在的城市不过是歇脚而已,没想到十年倏忽而过,再读时,歇脚也无奈到落户,板屋楹书只能当家了,连死生契阔都见过了。你说,怎么会心境不复杂,不更深的理解台静农先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岁月》
尉天骢
《三月曝书》 林文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印刻文學生活誌》
第叁卷第伍期 2007年1月號 (目次41)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
记得在买过的一本台湾《印刻文學生活誌》(第叁卷第伍期,2007年1月號,目次41)的过刊上,就是封面是李黎的那期。在《专栏:回首我们的时代》中有一篇台湾尉天骢先生写的文章《百年冰雪身犹在-记台静农先生》,尉天骢先生的书书斋中有一本,就是“台湾学人散文丛书”中的《岁月》,(顺便一句,其实原来也说过,这部丛书真的非常好看,对,就是从非常喜欢的林文月《三月曝书》那本买起来的,一不小心就已经是十本了)。
尉天骢先生也是台湾著名的学者,这本《岁月》里的文章篇篇都非常感人,本来找出来只为那一篇收录书中的写台先生的《百年冰雪身犹在:记台静农先生》,没想到,拿起来就放不下,把其他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唉,真是“作者尘缘未了,不贪不嗔,只痴心点着火把在无垠黑夜仔细喊觅追寻,一个个名字,像墓上碑文,有的有名号、志铭,有的无名无姓无文无字,甚至无碑。读者就像寻觅者,慈悲喜舍、巧手文心,一一补撰。”
看看,那些有名号的有《苍茫独立唱挽歌:说高阳》、《他影响了那么多人:纪念王梦鸥教授》、《和姚一苇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素朴坦然一君子:记俞大纲先生》、《找回失去的星光:怀念子于》、《孤寂的旅程:怀念何欣先生》、《独步的狼:记诗人纪弦》、《燃烧的灵魂:怀念唐文标》、《悲悯的笑纹:记王祯和》、《府城的李白:怀念叶笛》、《诗人与同温层》、《谴怀:赠尤弥》、《初雪》、《去奚淞家看画》、《江湖寥落那汉子:怀念逯耀东》、《怆然的回望:聂华苓〈三生三世〉读后的断想》等,其中第一篇就是写台静农先生的《百年冰雪身犹在》,第一段就是,
“那是一个难以自处的时代。到现在似乎依然如此。在某些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操作下,人与人的种种关系往往会成为现实生活的负担;稍一不慎就会因某种牵连而遭到严酷的迫害和压迫。在一九四九年前后来台的前辈作家和学者中,台静农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由于他是鲁迅的弟子,是鲁迅领导的“未名社”和“左翼作家联盟”的一员,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创建者陈独秀有着深厚的友谊,在现实政治的斗争中,他便一直遭到不同方面的层层困扰,出因而形成他独自的气度和风格。”
晚年台先生来台后曾写过一首《腐鼠》的诗,
“腐鼠功名侏儒泪,蜗蛮岁月大王雄。
老夫一例观兴废,不信人间有道穷。”
尉天骢先生在文章最后说,“我受了感动,却不能真正懂得那感慨是什么。”
看了台静农先生的文和事,我也不知道该感慨什么。
真是一个难以自处的时代。他的境遇未必是落户龙坡所至,看他前半生的岁月,后半生在哪里歇脚都不可能静观兴废啊。
太沉重了。
其实,更喜欢他的弟子林文月笔下的台静农先生。
这次重看《龙坡杂文》台先生八十多岁时自己写的序,看到最后,不禁笑了出来,先生到老也似小孩,“文月为我接洽出版,因此她不止一次电话问我编得怎样了,我总答以快完成了,后来说在写一小序呢。一天她忽然来了,我的序文还没有写,不免神色有点不自然,她立刻说:我不是来拿文章的,她是来约我女儿上街买东西的。”
而林文月写的台先生就更有意思了。
还记得她那篇有名的《读中文系的人》么,“台静农先生豁达而开明的胸襟是我最钦佩的。那时同学之间谣传着:要做台先生的入门弟子,得先学会喝酒抽烟,台先生酒量之大与酒品之佳,为众所公认。我年少认真,真是努力下工夫;到如今,台先生的学问真本事连皮毛都没有学到,倒是稍稍能喝酒抽烟罢了,不过酒量既不大烟瘾亦未上。每次拜访台先生的家,无论阴晴昼夜冬夏,他总有理由叫我陪他喝一两杯威士忌或白兰地,然后才谈正事或闲聊。”
在《三月曝书》中林先生也有一篇《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记载了这样的趣事,“非必限阴宴席之间,我们私下也往往有机会与师长浅酌对饮的。我个人与台先生在温州街的日式书房内喝酒最多,也最难忘怀。台先生好酒量,却似乎颇能节制,我们未尝见过他醉。但据他自己说,从前在北京、青岛、重庆,也常常喝醉,也曾闹过一些笑话。谈及饮酒醉否时,台先生最喜欢引述的是胡知之先生的名句“喝酒往往不要命”。近日来读陈子善、秦贤次二位合编的台先生早年佚文集《我与老舍与酒》,果然,里面有几篇及于当年酒事,令人想见一个时代的文人们清苦中作乐的情况。”
哈哈。现在哪儿找这样的教授和学生去。当然,也再也没有“龙坡丈室”了。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再在林文月的《回首》中怀念台静农先生了,《龙坡丈室忆往》、《怀念台先生》,还有林先生许多许多文章中都有台先生的身影。
台先生写了许多散文、小说,也许是受林文月先生的影响,对他写酒的几篇印象最深。
如《龙坡杂文》中收录的那篇《谈酒》,开头即是,
“不记得什么时候同一友人谈到青岛有种苦老酒,而他这次竟从青岛带了两瓶来,立时打开一尝,果真是隔了很久而未忘却的味儿。我是爱酒的,虽喝过许多地方不同的酒,却写不出酒谱,因为我非知味者,有如我之爱茶,也不过是因为不惯喝白开水的关系而已。”
还有那篇更有名的《我与老舍与酒》,也提到苦老酒,“我初到青岛,是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秋季,我们第一次见面,便在这样的秋末冬初,……从此,我们便厮熟了,常常同几个朋友吃馆子,喝着老酒,黄色,像绍兴的竹叶青,又有一种泛紫黑色的,味苦而微甜。据说同老酒一样的原料,故叫作苦老酒,味道是很好的,不在绍兴酒之下。直到现在,我想到老舍兄时,便会想到苦老酒。”
《我与老舍与酒》不仅是台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还是1992年台先生在台北联经出版的一本散文集的书名。据林文月先生介绍,“在《我与老舍与酒》中,台先生有一篇短文的开头写着:
“今天是中秋节了,又该弄酒喝了!”
甚么酒好呢?白兰地罢,太和平了;红玫瑰罢,更无味了;还是老白干罢,虽然汾酒还可口,只是太不容易得到的。白瓷的酒杯和发光的锡酒壶都不免于太小气而且寒酸,还是用漱口大洋瓷碗罢。(见联经版,第五十五页)
林先生写道,“所谓“文如其人”或“文学反映时代”,其实用不着刻意寻求,此段不到一百字的文章内,自自然然就显现出作者的气质与那个时代的风貌了。任何人读此段文章,都可以感觉出台先生豪迈通脱的性格,而他确实也一向偏好喝烈酒;至于“白瓷的酒杯”、“发光的锡酒壶”,在现今的饮酒场合上已不复可见,那应该是半个世纪以上的文物了,而用“漱口大洋瓷碗”喝酒,则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物质生活,同时又看得出台先生品酒的大量与风格了。”
呵。青岛,这座台静农先生度过燃灯岁月的百年老城,原来不仅有享誉中外的青岛啤酒,更有当年让台先生与老舍等友人“酒酣耳热”的苦老酒。如今,斯人已去,苦老酒尚在否?
去年见到的关于台静农先生的一本书--《酒旗风暧》,恰恰来自青岛这座城市,青岛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的“良友书坊”出品的《大家文库第二辑》!厚重的“大家文库”,对得起台静农等各位“大家”。
翻看2011年所写的关于此套“大家文库”的博客,“《大家文库第二辑》到 大家再看“大家””,不到一年的时间,时间短得还谈不上“岁月”,今再翻看那本台先生书中最漂亮的《酒旗风暧》,对人生的“生死契阔”、“忧乐歌哭”竟也有了另一番不同的心境和感受。
最后,以台静农先生曾写给尉天聪先生一首《草堂外旧梅一枝见花》(明·万年少)的诗结束吧。
“剩得南枝疏影横,草堂溪馆独凄清。
百年冰雪身犹在,十日春风花又生。
乱后故人犹见汝,定中居士未忘情。
纷纷桃李满城市,坐对东山共月明。”
百年冰雪身犹在。
台静农先生1902年生人,1990年去世。真的经历了上个世纪的百年冰雪。时代已逝,冰雪消融。十日春风花又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良友书坊出品大家文库第一辑、第二辑共八册
《酒旗风暖》 台静农 著 秦贤次 编 青岛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定价32.00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建塔者》
台静农 著 华夏出版社
2009年1月第2印 定价26.00
附:原博文
《大家文库第二辑》到 大家再看“大家”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良友书坊出品大家文库第一辑、第二辑共八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良友书坊出品大家文库第二辑(2011年5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对镜检讨》 聂绀弩 著 薛 原 编 青岛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定价38.00
《酒旗风暖》 台静农 著 秦贤次 编 青岛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定价32.00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思辨历程》 王元化
著 董宁文 编 青岛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定价42.00
《往事随想》 吴祖光 著 董宁文 编 青岛出版社 2011年5月第1版 定价42.00
今天一定要先睹为快、先晒为快这一套《大家文库》的“大家”。
节后第一天上班,这一套精心打包的一小箱子“大家”活脱脱地安慰了一颗欲撞墙的、郁闷的、也想不上班地工作的心。打开,吸气,毫发无损!舒气,太棒了!果然是熟悉的“精装,手工锁线,圆脊”。
又是一套四本的厚重扎实的《大家文库·第二辑》,距见第一辑居然已有一年多的时间。那是在纪念杨宪益先生去世的博文“《去日苦多》 2009文化逝者之杨宪益先生”中所记,现在翻翻依然感慨良多,
“前几天,说了非常喜欢的良友书坊,他们的《闲话》系列和《良友》系列,其实,在2009年7月,良友书坊还出了一套非常有份量的《大家文丛》,钟叔河、黄裳、流沙河和杨宪益,土色布面,硬皮精装,风格如同作者,想必也如编者,扎实低调,货真价实。2009年出版后不久,求实只有钟叔河、黄裳和杨宪益的三本,有时也不知为何明明是一套书经常总是缺少一本,这是买书时遇到很不爽的经历之一,只能频频启用手机备忘录功能。2010年1月份流沙河的《偷窗晚读》终于见到。
距《大家文库》第一辑出版马上就快两年了,终于又见第二辑。依然是四本,《对镜检讨》(聂绀弩著、薛原编)、《往事随想》(吴祖光著、董宁文编)、《思辨历程》(王元化著、董宁文编)、《酒旗风暖》(台静农著、秦贤次编)。
第一辑《大家文库》出版时四位大家都在世,而到了这一辑,聂绀弩、吴祖光、王元化、台静农四位大家都已离我们远去。虽然有人说,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而编辑、出版这样认真、厚重的“大家文库”正是对他们的最好纪念吧。
台静农:书生意气恍然如梦
他中年渡海终老望乡,人生丧乱都作云烟
王元化:清园拷问智慧人生
他终生探索不倦夜读,一切化作思辨文章。
吴祖光:闯荡江湖人间真情
他赤子情怀笔底波澜,青山踏遍理想未老
聂绀弩:一生传奇冷眼阅世
他大起大落饱经沧桑,时时不忘反省检讨
早几天已在《对镜检讨》(聂绀弩著)一书的编者青岛薛原先生的博文“《大家文库》(第二辑)题外的话——兼向侯井天先生遥寄“样书”》上看到了这套书的出版不易,感叹“一地鸡毛的琐碎和无奈”。今天,当四本厚重的“大”书摆在眼前,看着聂绀弩、台静农、王元化、吴祖光已远去的“大家”又重新走近了大家,同作为编者的薛原先生因历经无奈的折磨而打了折扣的喜悦不同,作为读者,则因为难得,所以珍惜。而这珍惜和感恩的心情应该是--加倍(Double)!
“曾经沧海难为泪”啊。
向《大家文库》的“大家”致敬!向《大家文库》的编者致谢!为我们大家见到大家兴幸!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良友书坊出品大家文库第一辑、第二辑共八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良友书坊出品大家文库第一辑(2009年7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去日苦多》 杨宪益 著 董宁文 编 青岛出版社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笼中鸟集》 钟叔河 著 薛 原 编 青岛出版社
2009年7月第1版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