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张玉安:走红韩国的“中国欧巴”作者:国际先驱导报
【简介】张玉安,1984年3月4日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毕业于吉林大学新闻系。因参加韩国JTBC电视台热门谈话类节目《非首脑会谈》,张玉安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也成为该节目唯一中国籍固定嘉宾)。他还曾出演韩国综艺节目《Happy
Together》、《我朋友的家在哪里》、《拜托了冰箱》等。
【先锋语录】
我希望世界朋友不要一味批评中国,要互相了解、信任,给对方支持,这样中国才可以发展和改变这些问题。
有人说因为这个节目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看到这些后我很有成就感
所以现在我想做点做完后自己不后悔的,能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彭茜发自首尔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韩国热门娱乐脱口秀节目《非首脑会谈》认识了张玉安。在这档模拟国际首脑开联合国大会的节目中,三名主持人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年轻人围坐一圈,就一个热点话题激烈而轻松地交锋,不同国家的认知和文化差异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嘉宾,张玉安并不是最主动的一个,多数时间,他都在仔细聆听别人的观点,微笑,然后不紧不慢说出自己的意见。当记者提及他在接受采访时比上节目话更多时,他忍不住大笑:“因为是用中文嘛!”
或许正是他颇具东方色彩的矜持与稳重,酷似刘德华的帅气外表,让他收获了众多韩国女粉丝,甚至有粉丝绞尽脑汁地在网上讨论“如何才能与张玉安结婚”。而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他表示,喜欢大方的李英子、传统古典的韩佳人这类性格好的女性,但在参加《非首脑会谈》之后,没想过找外国女孩子的他觉得“找哪个国家的都可以”。
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如今的光环笼罩,这位行走于中韩之间的草根中国年轻人,做着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用自己的节奏,将梦想照进现实。
成名是个偶然
对于31岁的张玉安来说,最初参加《非首脑会谈》是为了“打工”挣点零花钱,成名完全是在意料之外。即便现在走上了艺人之路,他依然坚持着另外两个身份——韩国PAGODA语学院中国语部中文教师和广播节目“首尔生活加油站”主持人。只不过,日渐攀升的人气让他有些不习惯。
“早上坐地铁,被旁边人近距离认出来,有时比较尴尬,有时会因为观众要签名、照相而迟到。”此外,上他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二三百人报不上名只好等下月。新学期伊始,不少人在课上大喊他的名字、拍照,他不得不一再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大家为了“中文”而不是“张玉安”这个名字而来。慢慢地,学生们开始努力学习,他也松了一口气。
《国际先驱导报》:最初参加《非首脑会谈》的契机是什么?
张玉安:参加节目的契机是中国朋友的一条微信,他对韩国娱乐圈比较了解,问我有没有时间出演JTBC电视台的节目。当时我家没电视,也不了解JTBC,一开始我对综艺节目不是很有兴趣,但他告诉我这不是完全娱乐的节目,要讨论时事和社会敏感话题,我就同意了。
我担心我的韩国语不够好,编导先让我用语音短信发了一条很短的自我介绍,后来还有一个面试,一个房间里十多个女编导和导演面试我,全是女孩子,让我很吃惊。
我准备了一些社会知识,但提问时却是很奇怪的问题。她们首先问,如果你参加节目要从我们当中选择一个人谈恋爱,你会选择谁?因为觉得都不太熟悉,怎么回答都不方便,就装作外国人听不懂,没有回答。后来她们告诉我,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一定要我选择谁,而是看我当时的应变能力。她们觉得我的反应挺有意思,又问了些个人问题和事实问题就通过了。
Q:节目中嘉宾的回答是节目组事先安排的吗?
A:包括嘉宾在内,节目组共有十五六个人,但剧本很简单,只有15页,字还非常大,基本就是给出了一个主题,没什么回答在里面。
每周主题一般是在周二或周三出来,我们想一想自己的看法,告诉编剧。编剧根据我们的看法写出节目流程,给主持人参考。周六我们会得到剧本,周日拍摄。准备时间基本就是周日晚上,我们一般周日也非常忙,真正准备的时间大约是拍摄前的两个小时,经常是边化妆边大致看看剧本。说实话我们拍摄时百分之三四十是剧本上的东西,其余都是现场自由发挥的,包括之前出现的一些最好玩的“名场面”,都属于现场的突发情况。
努力改变外界对中国偏见
在《非首脑会谈》节目现场,张玉安常常要“代表中国”发言。一言一行会在中韩观众间引发热议。谈及中国的历史文化,张玉安总是非常自豪,这却引来一些韩国观众的批评,认为他以一种“中华思想”一味表扬中国。而当他说到中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时,又引起中国网友们的不满。
为此,张玉安曾发过一条微博感慨道:“溺爱和理性的爱哪个对祖国更好呢?G10说对中国的印象是呆板固执,我在努力改变他们,也希望用不同爱国方式的人们也去思考全球化的我们要如何融进去!”
Q:你在节目中的言行一直牵动中韩两国的观众,你怎么把握?
A:没有什么“度”,但会有原则。首先,我大方承认中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还要告诉大家问题虽然存在,但我们正在改正。我希望世界朋友不要一味批评中国,要互相了解、信任,给对方支持,这样中国才可以发展和改变这些问题。比如,韩国经常报道韩国的沙尘暴都是中国带来的。那么我首先承认现在中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十多年前中国不会把这个问题向世界公布,但现在中国开始每天报告PM2.5数据,证明中国已经在重视这个问题,开始努力了。
Q:很多人因为你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A:有人说因为这个节目改变了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看到这些后我很有成就感,我的中国语教学、参加《非首脑会谈》和做中文广播节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开始,比利时的朱利安认为最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就是我,因为我们性格差异很大,他对中国也没好印象。但现在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他对中国的看法也改变很多。可能看节目的很多韩国人也有一样的感觉吧。一开始我因为历史问题不喜欢日本,因为中美政治摩擦不喜欢美国,和这两个国家的代表在前几期节目经常吵架,有时候即使觉得对也不想同意对方观点。但经过交流和磨合,才发现我们都有误会,把误会说明白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因为彼此的原因,我们都对对方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改变了一些看法,也了解了更多。韩国很多高中会在中午休息时放我们的节目,因为对他们学习很有帮助,对我其实也是一样。
“希望做一些能让别人记住我的事情”
不久前,张玉安正式签约了旗下拥有Super
Junior、少女时代、东方神起等韩国当红艺人的S.M.娱乐公司。这让他离自己回归主持人的目标越来越近,而未来他所期望的还不止这些,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想更多思考下“人生的意义”。
Q:《非首脑会谈》的中国版已获授权,预计今年在中国国内播出。看到有媒体报道说中国版《非首脑会谈》已确定了你加盟?
A:我和公司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咨询。所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也比较吃惊。如果正式邀请的话公司会帮我安排的。
Q:现在很多中国明星在韩国发展好了又选择回到中国,因为发展空间更大?
A:我对于钱没有那么大的欲望,我一定要达到百万、千万富翁什么的,我没有这样的想法。相反我原来最大的愿望是给我妈买房子,但去年11月已经实现了。所以现在我想做点做完后自己不后悔的,能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没想过中国发展空间更大、回去挣钱更多,而是想如果将来做完之后能让人觉得张玉安这个中国人不错,这样的工作就可以了。
Q:你自己有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人生规划,比如到特定年龄一定要完成某件事?
A:我的目标是40岁之前能够实现我回归主持人的方向,还有九年时间。40岁之后我想边工作边做些有意义的事。想在40多岁有一定能力和知名度的情况下,做一些能够让别人记住我的事情,如社会公益方面。有时我和朋友说这样的话,他们可能觉得很冠冕堂皇。但昨天我准备节目材料时,看到一个中国富豪说当一个人的财产超过百万时,他就不会想钱的问题,会觉得兴趣和人生意义更重要。我觉得即使不是百万,当一个人的年龄到一定程度,他也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
初到韩国,曾靠洗贝壳谋生
2009年,张玉安拿着在北京刚刚工作一年攒下的一万多元钱,远赴异国开始新生。一切从零开始的生活都是艰难的。昨日的苦虽历历在目,但来韩国后的第五个年头,张玉安似乎越来越融入这个国家。
Q:据说刚来韩国的时候生活很艰难,“收银、洗碗、服务员;面包、方便面、紫菜包饭”是常态?
A:紫菜包饭已经是好东西了(笑)。面包也是奢侈品,一个面包一千韩币,都可以买袋方便面了。当时我每天吃的就是大米饭,一天会有一次吃鸡蛋的机会。偶尔跟朋友见面,就会让朋友给我买肉吃,因为自己当时没有那个钱。
我第一次来韩国在朋友家住,朋友要回国就把他的房间给我住。我在大概只能容下一张床的房间住了六个月,韩语不好,找不到工作,生活很艰难。当时韩国一个饭店觉得我可怜,给我了个不用说话就能打工的机会——在厨房洗贝壳,摘掉里面的黑线。每天都要摘两三麻袋,多的时候一万多个贝壳,每天从下午四点工作到凌晨两点,两天之后,我的手指甲断了一半,只工作了一个星期就放弃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年。
Q:这么艰难,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A:那时候没有觉得特别苦。只记得一次和我妈打电话,我妈问我吃什么呢,我说吃牛肉,其实吃的是酱油拌饭。挂完电话我眼泪就下来了,但不是觉得自己可怜,是觉得我妈很担心我。我那时只觉得好玩,每天都很新奇,因为在语学院认识了各国朋友。打工累了就回去睡觉,第二天照样工作,当时完全没有“受不了,我要回国”的想法。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