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传龙
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直言批评昆明城市建设规划工作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历史文脉被割裂、大山大水格局被破坏、传统建筑被毁灭,历史文化街区被淹没……
昆明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但主要形成在新千年之后,而这期间,又是仇和主政昆明的“黄金时间”。仇和主政昆明四年,乱斧挥砍之下,原本“无处不飞花”的昆明被破坏的体无完肤。而被仇和所得意的昆明模式中,最大的危害便是大拆大建,指导这一行为的便是仇和的“长官意志”。
仇和的“长官意志”由来已久,并随着他的官级提升而渐长,早在宿迁时,便有着这样的顺口溜,“仇和手一挥,拆到东河堆,仇和望一望,拆到南关荡”,城市规划在他的眼里成了废纸一张;到了昆明,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掘地造城、破坏水系、浸染湿地、草菅苗木之命、损害群众利益……在离任之时,仇和不忘给自己贴金,写下《情系昆明造福人民》的“离职感言”,可是,如果一笔笔帐算来,仇和根本不是造福,而是造孽,是祸害昆明的罪魁祸首。
试看,2009年11月,昆明市区大型商业区螺蛳湾批发市场上千商户,因为政府强行搬迁而未给予合理补偿,愤而上街堵路示威。这个中国十大日用商品批发市场之一,市场产权由包括国有改制企业、港资企业、台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二十多家企业合法所有,现有商户一万余户,从业人员近十万人,它已经成为城市商业、社会秩序乃至文化生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仇和一声令下,关闭了这个市场,十余万人的权利、利益受到损失,而他却在螺丝湾工程上狠赚了一把。在仇和的眼里,P民的权利和利益与他的城市蓝图、招商引资政绩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能染红自己的政绩官帽就成。
再看昆明在大拆大建中,因为大量圈占宝贵的滇池湿地和破坏区域水利设施,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朱晓阳指为生态灾难工程,而这些工程正是仇和所得意的政绩工程。
更有传言,为了让自己担任河长的盘龙江清澈好看,竟然调用松花坝的河水来冲洗盘龙江,如此暴殄天水,岂不是云南干旱的报应?所以,听闻有人将仇和的问题称为工作方式问题,认为他出发点是好的,是想为群众办事的,结果他也的确被当作好干部被屡屡宣传和提拔,这就让人很费解,仇和不过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怪胎,他的执政和管理城市的套路并不新鲜,有的根本就是反法治、危害群众利益的,为什么还能连连获得提拔晋升?由此看来,要想避免第二个、第三个仇和出世,需要起建立干部的科学考核评价体制。目前,GDP已不再是评价考核干部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也强调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这无疑宣告仇和式的发展进入了死胡同。
近年来,仇和现象被公众广泛争论,其实,从仇和对昆明的破坏,已不该是争论的范畴,不是一种失职,而是一种犯罪,对昆明人民和国家的犯罪!所以,上级及时将仇和调离昆明,虽然这次调离是以仇的职务升迁为代价的。
现在,很多地方热衷于把城市建到城外,大拆大建,扩大城市规模,表面上看城市长大了,可是,却给民众办事带来不便,社会矛盾骤然增多,导致民怨沸腾,市场发展萧条,城市出现虚胖,这些就是“昆明模式”的阴魂不散——像商人一样经营城市,结果城市多了钢筋水泥,少了鸟语花香;多了强迁硬拆,少了人性化气息。
仇和不“死”,滇难不已;仇和长官意志不除,民众的积怨难消。一年创伤,往往要经过十年、数十年的疗养,昆明要想恢复到“无处不飞花”的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希望借着秦光荣书记的棒喝,借着中纪委的铁拳,能警醒仇和式的长官意志,还社会的秩序、规则、制度和法治一个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