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dayonggege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你是查理?——如何解读法国的反恐大游行

$
0
0

    巴黎经历了连续3日的恐怖袭击,这对所有生活在法国的人来说是近50年来最恐怖、黑暗的3天,其激起的震惊、愤怒、思考与争论反映在家庭、朋友、同事间,也反映在不同党派、团体、族群间,但有一个口号把绝大多数法国公众汇集在一起,也响遍世界,那就是“我是查理”。

     

     媒体标题与舆论重点

    

    最早出现这一口号的就是法国电视新闻台,在事件发生当天即7日下午,法国电视新闻台的每一档新闻报道都打上“我是查理”的特别报道题标;随后,在事发地点附近的巴黎共和国广场,聚集的人群中许多统一规格的“我是查理”“我们都是查理”标语牌出现在电视报道画面中;7日当晚,不仅法国新闻台,就许多连播放动画片、纪录片、电影、娱乐节目的频道也纷纷将这个口号作为临时台标。之后,手写、打印的“我是查理”“我们都是查理”标语、横幅成为参与抗议暴力、纪念死难者聚会人群的主要口号。

 

    当晚电视节目画面图片

 

第二天,8日法国艺术频道新增题标

 

   

下图为纪录片频道节目画面

 

纪录片频道下加栏目:查理的声音


    许多国内朋友不理解,为何法国人以查理自居,他们都喜欢查理周刊或查理人?并因此在各种评论中对法国人大加抨击。其实这是因为误解了口号的意义。

    对绝大多数崇尚自由的法国人来说,他们不能容忍这种以暴力对付纸笔的行为,你可以不同意查理周刊的观点和做法,你也可以在被人骂之后回骂,但不能以暴力压制任何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这种自由精神是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不容践踏,而身为法国人,在捍卫这一点上是空前一致的。

 

    亮出“我是查理”所要表达的是:我也有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我也不会因为害怕暴力而放弃自由,面对暴力威胁我仍敢于坚持。可以说,这个口号不仅是法国媒体出于对同行的支持而亮出的旗帜,也是大多数法国人维护自己核心价值观、维护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旗帜。这种勇敢与坚持值得全世界为之鼓掌。

 

     当然,这不等于媒体及法国公众不会反思查理周刊为何遭此杀戮的远因近因,但即使有,也一定不是在此时此刻。作为第三方的我们在惨案发生后就可以冷静分析、深刻反思,身处事件漩涡的法国人,一定首先要表达对暴力袭击者的谴责、对因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而遭杀戮的愤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恐怖主义的民意。

 

      值得称道的政府危机公关   

 

      打出“我是查理”的旗帜,也是政府乐见的疏导公众情绪、化解后续社会危机的有效渠道。

    经历如此令人震惊的暴力袭击,法国公众受到极大的惊吓,对袭击者的愤怒、对今后安全感的担心、对伊斯兰教的厌恶、对穆斯林移民的不满甚至仇恨等等情绪瞬间高涨,这些情绪需要发泄,需要一个合适的出口,如果任其无序发泄,在情绪失控情况下引起对穆斯林的报复,将会带来法国社会族群对立、治安混乱等一系列问题——这是7日暴力袭击事件发生后我所想到并一直担心的,看到8日法国一些穆斯林店铺受到报复性袭击更增加了这种担心,以至虽然正值大减价,仍宅在家里不想出门。

    相信这也是法国政府所担心的,于是,在降半旗向死难者致哀、迅速宣布未来3天为全国哀悼日之后,法国政府很快决定周日进行反恐大游行并号召大众积极参与,就成为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的最佳方案。

 

    看着下图汹涌的人群,你不得不承认引导不利的话它将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政府的号召不但得到法国各种族、团体的积极响应,也得到欧洲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响应,说明顺应了民意,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一来,公众几天来积累的情绪就被引导到纪念死难者、抗议暴力屠杀、展示全国团结的正常的、可控的发泄渠道。

 

 

 

    周日反恐大游行队伍中有很多穆斯林团体参加,当地多家华人社团也发出号召组织华人华侨参与游行,要求此刻要与第二祖国法国的人民站在一起。这一行动既显示了法国人民对恐怖袭击的谴责,也迅速用反对暴力杀戮的共同立场拉近了不同种族的感情,防范了仇恨情绪的蔓延,显示了面对社会危机时法国的空前团结,更不用说还吸引世界40多个国家领导人一同参加,更向世界显示了欧洲及世界各国在反恐方面的空前一致。

    从这个层面面看,祭出“我是查理”的旗帜,是法国政府和媒体面对暴力突发事件时一次值得称道的应对,值得各国借鉴。

 

       不可忽视的另一种声音   “我不是查理”

 

     在铺天盖地的“我是查理”的海洋中,一个弱小但坚持的声音出现了:“我不是查理”。这不但出现在美国、中国等远离时间中心的第三方,也出现在法国。而关于“我是/不是查理”的话题,甚至成为这几天法国华人网站、微信朋友圈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为此怒发冲冠,有人因此伤了和气,有人被指责不懂法国、不热爱自由,有人被骂同情恐怖分子、为暴徒暴行开脱,连我的上一篇博文也被个别博友称作没有人性、为恐怖分子找借口……

    其实,法国人的“我不是查理”至少表达了两重意思:一是表明对查理周刊讽刺内容与尺度的反对,不愿意与之为伍;二是表示即使参加反恐游行,但不认同以此为旗帜。而网上、朋友圈中国人的“我不是查理”,更多是因为对其言论自由无底线及西方对穆斯林政策的不认同。

 

    下图为参加周日游行的犹太人,胸前的牌子写着“我是犹太人,我喜欢穆斯林”

   

    从言论自由的层面看,作为拥有几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其中以他者为敌的极端分子只是少数,大多数是可以与他族和谐相处的温和派,而周刊的讽刺漫画伤害的却是全体穆斯林,这样的言论自由在一个拥有6500万人口却只有几百万穆斯林的国度不能不说是以强凌弱;这种言论自由也是单向的言论自由,因为法国的穆斯林没有这样的媒体武器与之抗衡,在周刊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时,那些受到伤害的穆斯林却没有可以还击的渠道,这种不对等的自由,令人想起在中东地区无数穆斯林老人、妇女、儿童死伤在西方的武装干涉中,他们却没有机会要求西方为无辜惨死的穆斯林的生命权负责。这种双重标准谁遇到都会愤怒万分。

    从政策层面看,这些被讽刺漫画伤害的人既包括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也有几百万的法国公民,但法国政府在双方发生对立后只派人保护被威胁的周刊负责人,法院则不顾穆斯林社团的抗议游行,驳回穆斯林对周刊的诉讼。放任强势一方对弱势移民群体继续实施媒体暴力,这种政治倾向如同他们在中东问题的立场一样,只强调自己武装干涉的权利,不考虑当地受害平民的权利。这种政策长期积累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理性的法国人不会不担心。

    所以,那些敢于在一边倒的声音中坚持打出“我不是查理”旗号的人,需要人们的认真对待而不是谩骂。即便在言论自由度很大的法国,身为法国人而敢于在此刻提出“我不是查理”也需要勇气,因为周围的氛围给人很大的压力,此时此刻声称“我不是查理”,说明自由之思想永远是法国人心中的坚持。这些人勇敢的人更早开始了对袭击事件的理性思考,从媒体对宗教的讽刺尺度、法国穆斯林移民的生存状况、西方世界的中东政策、言论自由是否应有底线等角度看待此次袭击并非偶然,这种弱小但理性的声音值得各方倾听与关注。

 

    法国议员中的正义之

 

    从电视新闻中可以获悉,周日巴黎的反恐大游行吸引了100多万人,也得到西方大国首脑的支持,这自然显示了反恐是全世界的课题,但除了值得肯定的危机公关的因素,换一个角度看,也证明大多数西方政客此刻仍不愿反思并承认西方错误的中东政策是诱发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愿利用此事件进一步强调互相支持的立场,肯定自己打着反恐旗帜实施的一切军事行动没有错。

    而就在百万民众和多国政要举行游行集会的同时,法国一些网站被黑客攻击,并出现“我不是查理,我是穆斯林”的字样,所要表达的无疑是对各国政府借“我是查理”的旗帜回避反思自己的责任的强烈不满。

    积极反思此次暴力事件的人们,是能够面对现实独立思考的清醒者,也是对法国的未来有责任感的人。面对法国拥有四五百万穆斯林移民这一事实,如何理性处理与缓和社会矛盾是法国必须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可喜的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看到法国国会议员中也有这样的人。

    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欧洲时报》记者8日专访了法国右派政党人民运动联盟(UMP)的阿兰·马尔索议员,他是法官出身的法国中东反恐问题专家,学术职务是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著有《面对恐怖》等书。

 

 

    1月8日中午,法国国会议员阿兰·马尔索在位于巴黎大学街126号的办公楼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分析了巴黎枪击恐怖案件发生的原因、法国在中东军事行动现状、当前法国政局形势以及中法穆斯林民族政策等问题。图片来源:欧洲时报张新摄。(摘自欧洲时报网站)

    阿兰·马尔索议员认为,法国当局的移民政策过于宽松,但在中东问题的立场上却极其强硬,两者的矛盾是导致巴黎枪击案的根本原因。“当今的世界,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行动阴影下,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反文明’阶段。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西欧国家。这一切,毫无疑问都与西方国家对中东以及阿拉伯国家所犯下的重大错误有关。这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从美国和西欧国家打的两场败仗——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开始的。而且毋庸置疑,接下来的一场战争还会以失败告终。”(据欧洲时报网站)

    10日(周六)法国媒体报道了被劫持人质印刷厂老板Michel的回忆,他谈到的两名枪手的言行及他对两名枪手的评价令人深思:为什么对他这样和气、执意不伤害军警之外无辜平民的年轻穆斯林会成为冷血杀手?这位人质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无疑从侧面证明了阿兰·马尔索议员的观点,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查理周刊死难者从根儿上看是西方错误的中东政策的替罪羊!

 

    希望这种直面现实、客观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今后会引起更多法国公众的思考与认同,希望困扰法国及欧洲的穆斯林问题得到重视和缓解,希望早日看到穆斯林与法国社会各界的和睦相处,希望巴黎不再生活在愤怒和恐惧中,那时,将是对无辜死难者及其家属的最好告慰……

     

 

     无论你是谁,请为所有人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呐喊!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