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张新民: 走进中国文化书院

走进中国文化书院

 

走进中国文化书院

 

一、引  

中国文化书院者,乃一方弘道之场也。有感于东方文化百年颠倒,一线道统命脉若存若亡;欲恢复文化之生机,必植根于人心,契合于天道;遂长期坚持严正之学术立场,认真开展各种研究讲学活动。目的在于发掘、研究、弘扬、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将此优秀文化贡献于世界人类,促进国内外和平秩序之健康发展。而无论个人或群体,均获得安身立命应有之归宿;人类亦朝着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之方向,有本有源赓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中国文化书院有清凉之人文美景,有幽静之自然环境,有古雅之园林建筑,有浓厚之文化氛围,足以陶冶身心,涵化人格,升华境界,澡雪情操,实乃培养高级人才之理想场所,亦为师生学习工作之静谧家园。全院以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为主导性符号,辅以现代性建筑新元素,依山伴水,藏风聚气,院墙蜿蜒,曲径通幽,梁栋错落,亭阁棋布。有勉学堂学术精神之庄严神圣,有琴轩游艺逍遥之轻松活泼,有传习室可供交流商榷,有藏书楼可作潜研修读。山色溪声伴青年学子朗朗读书,菊香竹韵共纸墨笔趣奕奕生辉,实为修身养性之圣地,传道解惑之佳所。。中国文化书院虽僻处西南一偶,亦含无量活泼创造生机,保存文化传承一线命脉,见证民族精神不死大义。斯亦可谓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无量为一,一为无量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孔子铜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书院正门

        二、 院前门径建筑

中国文化书院门前竖有孔子铜像一尊,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馈赠。孔子为轴心时代之巨圣伟人,其一生成就,可以一联概括: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孔子乃圣者,然衡之世界各国,亦可称为最早以“有教无类”为办学原则之教育家,人类最有持续性影响性并不断引起后人解读兴趣之思想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便创立以“仁学”为中心之理论体系,力图扭转乾坤,重建人间秩序,维护人之存在尊严,激活文化创造生机,开创一国民族之价值发展方向。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乃千古名言,成为人类道德自律金言,表达人类共同价值诉求。孔子一生致力于仁爱、和谐、正义、和平之事业,长期在国人心中享有崇高地位,以致获得万世师表美称。孔子铜像盛服正容,双手合揖作致礼状,最能象征中国文化礼乐教化精神,亦最能显示雍容谦退之生命力量——不仅要透过礼乐文明形态成就自己之德性生命,维护自我之生命尊严与人格精神,而且要以谦逊平和之道自处自让,随时随地尊重他人之生命尊严和人格精,立己则立人,达己亦达人。中国文化之理想为人与万物各正性命之自由发展,是开出与日月交互辉映之万世太平,从孔子塑像所象征之仁爱、宽容、和平、中正精神,即可看出中国数千年文化一贯拥有之道德理想与超越情怀。

中国文化书院大门西侧塑有正安县人民政府馈赠之尹珍像,像为手捧简牍读书造形。尹珍乃东汉恒帝时人,以生长遐荒,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学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受图纬,学究天人,贯通三才,遂还乡传播儒家思想,于是南域始有学焉。故黔中学者多以其为文教鼻祖,以为一方礼乐教化,发祥当溯至东汉之年,启宇则在南天之外。遂建祠造像,长期奉祀。清人赵遵律尝题有一联,最能说明其事迹及影响:

 

         曰务本,曰乐道,文翁后觉,武侯先知,陋尽洗牂牁,绍五百年前邹鲁;

         若图训,若经书,北方受学,南向设教,天使为木铎,绚三千里界荆梁。

 

与尹珍造像相应,书院西侧尚竖有一巨型石刻,上镌“贵山书院”四字,为锦平县人民政府赠送。贵山书院创立于雍正十三年(1735),乃清代贵州三大书院之翘首,既上承明代正德年间创建之龙岗书院,又为贵州大学成立之前身。贵山书院历来人才济济,影响甚大,贡献殊多,足可代表一时代之文脉气运升降沉浮。明清两代,贵州人才辈出,登科甲受擢用,乃至以文章功业名世者,数量不知几许,今人每以“七千举人,八百进士”形容之。不少即为贵山书院培养之学生,门墙之盛可谓前所未有,。

书院正门石牌横梁题有“中国文化书院”六个大字,乃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亲笔书写。任先生为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学家,学术声名享誉海内外士林,曾主编过多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皆为学界扛鼎之作。任先生生前曾高度评价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希望能传承中国文化道统精神,发扬儒家和谐中正思想,成为西南学术文化重镇,开展国际学术对话与交流。

书院历史上萌芽于唐,兴起于宋,鼎盛于明,嬗变于清,非特培养大批一流人才,而且拥有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陆象山、王阳明、刘宗周、黄宗曦、顾炎武等讲学大儒,既重视知识授受渊源,更强调生命人格成长,授业解惑主要以人物为中心,而非以课程为中心,实乃现代导师制度之先声,已开自由讲学之风气,形成知知与价值并重之办学特色。现代西方高等学府办学模式固然有自己一贯之历史文化传统,然亦兼收并蓄东方导师制度办学特点,实乃多种因素催生之历史性产物,反而可提醒国人重视自己悠久之人文传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贵山书院石刻

                        

                         二、大门内墙两侧

中国文化书院大门后墙西侧镌刻有《学规》十条,以求晓明办学理念与学术活动宗旨。《学规》反复强调者,实乃学问与生命之统一,知识与人格之统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统一,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之统一。无论做事作人,均应以立志、劝学、改过、责善四事,砥砺劝勉,激扬奋进,不能不以人文精神或文化理想为宗旨,沟通东西方文化,为国家民族谋尊严,为人类前途造福祉。

大门后墙东侧,则为《礼运·大同篇》石刻,乃台湾中华新文教协进会、台湾贵州同乡会赠送。《礼运·大同篇》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通过长期行德积善之人生修养工夫,同时也外化为彬彬兴盛之礼乐文明,不断推进物质与精神双向增上之渐进发展,实现人类最高理境之进步与和谐,达致诗意栖居之目的性终极理想。

《大同》之人文理想,乃在天下一家,故必去人我之界,去种族之界,去一切人为分别之界,回归万物一体之本然状况。太同也者,至平至公,至仁至义,至亲至爱,实乃治之极致耳。必渐变徐图,由据乱而升平,由升平而太平,由太平而小康,由小康而大同。必观其会通,长途跋涉,因其时势,顺遂民情,善观风俗,渐变而至。而台湾朋友赠送之《礼运·大同篇》,适足以表达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统一之心愿。

大门内侧东墙尚有孔德成先生题写之“中国文化书院”竖匾一幅,旁有《条规》十条。孔德成先生乃孔子七十七代嫡传后人,台湾考试院院长,长期致力于文化和平工作,赢得海内外士林极大之尊敬,已于两年前故去,竖匾当为其去台后,专门为大陆学界书写之唯一题辞。。

《条规》反复强调者,以为书院乃教育人材之地,理应砥砺奋发,敦崇学业,端方不苟,整齐清肃。故义利必明,廉耻必讲,身心必治,兴趣必雅,作风必正,学问必博,专业必精,百姓必亲,民族必尊,国家必爱,天下必忧。而净化人心,端正世风,去浮从雅,变奢为俭,亦必从当下做起。斯乃书院之办学理念,愿与士林同道共勉也。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大门内墙右侧

                                

                                 三、勉学堂

勉学堂为进德修业、传道解惑之庄严讲堂,学校各种重大学术活动,书院常年举办之四季会讲,国际友人之专题人文演说,均在此举行。凡来勉学堂讲学者,皆自视为人生经历之最高殊荣。盖礼之最大最隆最高最重者,莫过于最能代表一国文化之仪式活动也。

勉学堂大门前挂有多幅对联:

其一

地美花溪,秀出龟蛇麟凤;

文兴学府,广传礼乐诗书。

 

其二

校园花树盛开,桃李争荣争放;

金竹杏坛新建,师生同德同心。

 

联语意甚警策,雅健隽拔,雄深清新,足可激励来学。勉学堂内又有多幅长联,凡学人前来讲学者,皆喜笔录讽诵,流传范围甚广。兹录两幅,以飨士林。

其一

忆圣人言立,五经远播,汉开务本,唐创儒溪,宋建鸾塘,明置龙岗,清设贵山,自古黔州尊德性;

欣华夏文昌,一像高瞻,学正纪风,教兴礼义,业精科技,法依民主,众行博爱,祗今书院重英材。

 

其二

 

念东汉讲堂务本,授儒家经典,历唐宋明清,洪范继承,圣言昭著,宣孝悌,尽忠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引西方学理维新,运格致精神,用声光化电,思潮迭起,国力富强,重和谐,求创造,与古今同体,与世界同怀。

 

联语大意为东汉以来,儒家思想即传入贵州,开启地方教育之先河。自东汉以迄晚近,先后创建务本、儒溪、鸾塘、龙岗、贵山等书院,既反映一方文化发展之渊源,亦展示华夏文明传承时空之悠久与宽广。联语同时强调面对如此久远传统之感召,则理当端正学风,重开学统,再现礼乐文明,讲究法制,推行民主,培养一代人才。而四海学者不远千里而来,商榷切磋;八方青年闻风向学汇聚,激扬奋发;书院实亦英才培养之渊薮,不愧为追求真理之道场。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勉学堂大门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勉学堂大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勉学堂大厅

 

   四、孔子圣绩图

孔子圣绩图布置于勉学堂南面北墙,后人又多称其为孔子行教图,乃明代著名学者仇十洲所画,文征明题辞。绘图非特笔力古峭孤劲,画工亦极为精细;人物则端庄超然,意境高远幽淡。可谓尺幅虽小,亦可成为历史画卷;绘事曲妙,复能昭明形上大道。画笔如史,史笔如画,洵乃精心构思之佳作,艺术世界之绝品。

仇、文二氏皆画坛巨魅,擅写山水人物小品。作品描述孔子一生栖栖惶惶,奔走各国,传播价值理想,弘宣仁爱精神。典型犹在,心向往之。孔子一生所思考者,非仅中国文化秩序之重建,更乃人类发展之长远前途。其思想已成为中国人文精神之重要组成部分,乃是追求真理之具体生命人格见证。故《圣绩图》两傍尚有一联赞之云: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前贤之心智精神,皆已外化为经典文本。读之不仅可以了解内在于历史文化之伟大心灵,而且能够激起生命创造必不可少之勇气智慧。日月丽天,人共仰之。能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合德,共三光而永光者,其惟圣贤之心乎?

 

              五、游艺轩

游艺轩坐落于书院庭院西侧,毗邻励道楼南门,中有一桂花,亭亭玉立,秋季香气弥漫;旁有一茶树,则春季开花,色微红,周边紫,亦暗香沁人,故乃称其为桂花亭,或又名茶桂亭。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旨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人生职志,固然有庄严神圣思考人生重大问题之一面,然亦未尝不有轻松活泼逍遥自在之另一面。故志道据德之外,尚要依仁游艺,既要孜孜读书以穷理入道,又要透过艺术之方式开显人之性情世界,而最终将人之生命价值十字打开,不仅以善与真之方式成就人生社会不可或缺之理世界,亦必以美与诗之方式展示人生社会最为基本之情世界。

理之与情,皆本自生命。情缘理有,理依情生。情因理有,故为真情而非欲情;理得情生,故乃活理而非死理。情与理交融,各皆畅性并尽其妙用,共同襄成人生社会盛大宏业,世界始有诗意,生命亦得以安顿。故曰:情之于义大矣哉,游艺之义大矣哉!

中国文化之经营世界,总是希望既有理又有情,而人生价值遂能全面实现,生命意义则全面彰显,生活亦色彩绚丽明媚。故自孔子开创中国文化之价值方向以来,华夏民族便一贯强调道德人格完成之重要。陶冶性情,澡雪精神,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一派活泼生机,无限畅遂自由,方为最高境界之达致,始为人生真谛之实现。盖明月清风,正可使人悠然感悟太极;烟树溪云,亦能助人油然步入圣境。化雨绵绵,一草一木亦可成教;文澜泊泊,山色溪声即是美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游艺轩

 

六、琴轩

   中国文化历来认为必须舍理安顿人之性情,务必畅通渠道促使其感兴抒展,可以为歌,亦能成诗,化为艺术之天地,变为人格之风姿。。人之生命可以升化为艺术,艺术亦能庄严人之生命。故游艺轩之外,尚另设一琴轩,位于励道楼北侧,恰与游艺轩对望。二三好友坐于其中,即可三面眺望青山。师生每常雅集于此,切磋艺事,商量文章,夏诵春弦,冬书秋绘,非特金石振响庭内,弦歌溢出户外,且画内收四季山水,书中藏日月天地。人虽在其中,又超然物外,洒落脱尘,皭然不滓,乐莫大焉。

琴棋书画既是文人雅士表达艺术境界之重要方式,又乃士大夫群体人格精神定位之符号象征。琴棋书画四者,琴冠前居首。盖琴者情也,情操之谓耳。直抒人之心声,直契人之性灵,最能表达内在之生命追求,最能倾述难言之心志操守,既可依据琴音寻觅知音,亦能凭借琴谊雅聚酬唱,足可激清风于百代,树高义于千秋。谈艺立言,山川咸悦,雅趣辉天,性灵显真。斯亦学府之丽景,人文之佳话也。

古琴之意义不在表演,而在情感心志之吐属。故只为知音而弹奏,亦只有知音能聆听。一如伯牙之与子期,乃至只为知音而存在。孔子早年尝从师况学琴,复有“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慨,虽为大德至圣,亦向往艺术之人生,故乃有乐教与诗教之倡,盖知其洽人性情至深至要至巨也。与墨家非乐不同,儒家则乃尚乐者。然无论乐或诗,均必导人以正。至高理想境界之艺术,则为尽善而又尽美者也。虽交织错综,和而不同,仍必中和为乐,方能入于艺境。操缦奏乐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已有数千年传承历史,非仅演绎无数感人之故事,创造大量之名作佳构,亦负载百万个体生命之真实情感,凝聚亿兆人生交往之感通经验。而古琴早已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为越来越多之青年学生听钟爱。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琴轩

 

七、励道楼

励道楼内设十个研究机构,拥有二十余位专兼职研究员。所谓励道者,即惕厉奋发,刚健不息,时时探究人生真谛,汲汲领悟宇宙真理。同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敢于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脱心志于俗谛窒锢,昭公道于社会人间。易言之,凡入书院者,均应潜心研修,深造自得,卓然独立,气节浩然。务必以学术为职志,追求高深之学问,探究存在之究竟,了解生命之真谛,维护学者之尊严,谨守学术之规范。

励道楼有东、南两门,南面为内侧门,连接游艺轩。有楹联一幅云:

 

养乾坤正气,

育天下英才。

 

东面为正门,面对庭院,东与崇德室对望,南有游艺轩,北有合一亭。正门亦有联语云:

 

圣人褒贬挟霜锋,行昭大宇;

黔地师生尊泰岳,仰止高山。

 

两联皆足可表达书院同仁之教育理想与文化理念,既体现固有文化之悠久博大,又展示现代性人文精神之偕时与进,二者共同汇聚为可久可大之道统与学统。尤其孔子修《春秋》,属辞比事,明是非,示褒贬,张王道,树风声。其锋芒所至,乃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又以行事见真理,非徒全凭空言,甚为深切著明,故威慑力量之大,长期震憾权力世界。《春秋》为万世立法,实乃人间至重至要之礼义宏著,故最具现实批判精神,亦最能显示经世价值,既为不刊之言,亦示将来之义。欲见孔子之道,六艺之中,莫如《春秋》;其微言大义,灿然具在,浩然闳深。今人当继续发扬光大《春秋》之批判精神,始可建立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之学统或道统。

励道楼东墙正壁,尚镌刻多幅王阳明手迹及画像。其中“洗心”两字,赫然夺人眼目。盖阳明夫子曾在龙场悟道,斯二字适可概括其心学工夫特征。同时亦能昭示现代过分功利之人类社会,实现精神生命价值当为人生第一要务。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励道楼

 

 八、合一亭

合一亭北傍青山,南对勉学堂,东有读书室,西有励道楼。亭前有王阳明手书楹联,字迹飘逸凝重。联云:

 

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亭内尚有贵山书院沿革碑记,两侧为明清进士题名录。明清两代,贵州人才之盛,振美一时,识者多能称之。贵山书院亦培养大批一流才俊,清初著名学者陈法,编撰《康熙字典》之周渔璜,积极参与维新变法之严修,黔省唯一状元赵以炯,均或主讲于贵山书院,或即贵山书院培养之学生。前贤声光之所届,大德教泽之所被,非仅令人追思怀慕,滋生爱乡爱国之念,亦可催人感发奋起,涌出见贤思齐之心。

合一亭取名之本意,乃指“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道气合一”。一乃本体,二即分殊。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一可统万,万必归一。理一可见诸万殊,万殊必总摄于理一。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欲知宇宙人生真理,必在合一中见道境,在合一中悟根本,不仅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一也者,—本可摄万珠,万殊必归于一本,既体现本体,又展示起用,故又暗含“体用合一”之意,适足以表达“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一而二、二而一之之办学理念。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合一亭

                                      九、涵远读书楼

涵远读书楼坐落于书院东北面,与鹿鸣楼适相御接。楼名意谓登高涵远,开拓胸襟,扩充志向,放眼天下,关怀人类。读书治学,必折衷众理,收归一是,终不离心。能契入众理归一之境界,学问气象方可称为一流上乘。

步入读书楼西侧门,抬头即可见楹联云:

 

     溪流智水消心火;

        山送仁风扫世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风景胜状,登楼即可饱览。何以言之?答曰;琴颂清悠,溪流潺湲,山色滴翠,暖风醉人。平生至乐之境,岂能外于此乎?盖校园依山傍水,趁兴登高四眺,观山则千里来龙,结穴于此;赏水则一线渊源,直奔大海。山之缭绕拂面者,皆为仁爱之风;溪之萦洄潺湲者,尽为智慧之水。适足以屏避喧华,洗净尘缘,绝脱俗碍,荡涤心火。故凡来此者,皆可调适身心,慰藉灵魂,颐养精神,启迪智慧。盖山水可以养性情,人文能够润心田耳。

步入涵远读书楼,则可见丹黄满架,善本四壁,终日含玩于学海,时有四方读书种子汇集,亦人生至乐之境。举凡《四库全书》、《皇清经解》、《永乐大典》、《万有文库》、《乾隆大藏经》、《大正藏》、《嘉兴藏》、《禅宗全书》、《道藏》、《方略全书》、《西南文献丛书》,均可恣意披览,随我取用。而变化气质,逢源获乐,移人至深者,又不知几何?

涵远读书楼集藏书、阅读、研究三者为一体,乃全校师生精神栖息之地,亦为文人雅士书画笔会之所。仅书画珍品藏量,即达200余帧。

远观涵远读书楼,审其形胜大要,北接阳明山,东邻花溪河,南近郊区公园,西连校园黉舍。云山多变,深树藏楼,竹风晚醉,帘月斜辉。终日翻阅满架丹黄,玩绎经史宏文,渔猎诸子百家,展颂东西典藉,坐看茂林苍翠,静听天籁寂音,饱览溪月山云,亦可谓近圣人居,与智者友,伴山水邻,为天地侣,万物胥备,佳兴人同。昔濂溪教二程寻孔颜乐处,问所乐者何事?盖涵泳义理,必至至乐之地,乐其所学,学其所乐,方为真工夫,始为真学问耳。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涵远读书楼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涵远藏书楼外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涵远藏书楼藏书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书院全景

九、鹿鸣楼

鹿鸣楼北连读书楼,南靠传习室,乃海内外来访者,下榻休息之所。登楼即可住宿,下楼则能办公,盖楼皆两层,可上下兼用也。

鹿鸣二字,典出《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盖有朋远来,疑义相析,佳文共赏,乐莫大焉。慕我者见访,教学相长,我道日长,幸莫大焉。鹿呜悠悠,笙瑟齐奏,雅意殷勤,歌诗相迎。兴之所至,手舞足蹈,悦自心出,情弥天地,真乃人生至乐,世间至境,曷能自已哉?

 

        十、 传习室

传习室乃传道授业之讲堂,北与涵远读书楼相连,南可眺望校园景色,东西开窗有清风徐入。传习也者,典出《论语·学而》“传不习乎”。盖人之传于己,己之传于人,均必戛戛然深造有得,出自亲身体悟实践。否则谓之忠而有信,可耶非耶?故不能不反己省察耳。《论语·学而》又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则学问之事,既必时时学之,更当处处践之,如鸟之反复试飞,真知真行相辅相成,自反无慊,终生不已,方可真正实现人生价值也。王阳明之讲学语录,书名亦题《传习录》,实亦本孔门之意,以为传习必依凭师徒授受,先觉可以觉后觉,后觉则当效先觉,最终则天下无处不觉,人人皆入诸道境矣。则传习二字,非仅要求读书治学必熟于己,能反验诸本心而后安,且关涉文明传统之含弘光大,必以大道之实现为鹄的。

传习必薪火相传,生生不已,实乃文明积累之要径,人才培养之津梁。学校教育之第一大义,首在以道德文章之学,养桢干之才,成栋梁之用。而所谓传道授业者,则不仅重视知识传承,更强凋价值涵化,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否则知识愈多而去道弥远,析理益繁而性真益晦,非仅生命畸形无助于人格发展,谬种滋漫亦将危害社会也。

揆之古今中外,凡正学也者,无不出自磨励,源于艰辛奋励,本诸纯正心性。故社会实践环节,尤为至关重要。盖大道虽不离知识,亦非全然等同知识,无论生命之成长,抑或人文素质之提升,皆必身体力行,不能不有工夫,必须借助教育。依工夫而指本心,固根本而入道体。时时扩充当下不忍之一念,化为操熟久习之自然行为,则举手投足,行谊容态,皆无不合礼,亦不是道也。道者不离日常行用,必从细微处入手,归之平淡,戒以新奇,方能成就伟大之人生事业,俯仰天地而无愧耳。

传习室布置简素而有生气,主要供师生讲学交流,切磋讨论之用。

 

 十一、仁文厅

仁文厅位于勉学堂东侧,主要作会客之用。盖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志向相契,乃成友道,逐有以名之也。

朋友相处,最应彼此责善,相互激励,道义相扶,虚衷攻错,非仅体现友谊,更咸归至善。故朋友之道不在阿谀酬应,而在时闻逆耳之言。而二三知己,品茗趣谈,出入文史,纵论古今,融铸中西,牢笼天地,范围百代。人生若有快意之事,又何能过于此耶?

品茗之馀,则时有艺事。或理丝操缦,或讽颂歌诗,或挥毫泼墨,或彩笔绘境。王阳明尝有句:“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游戏三昧之乐,庶几可形容之。而相对无语,忘人忘己,窗外能挹苍翠秀色;灵犀感通,思接千载,室内可赏鸿儒翰墨;亦为人生至乐之境,非心领神会则不可知也。

仁文厅三面临窗,树影婆娑,宛若立体壁画;又悬挂名家墨宝甚多,琳琅满目,香气直扑眉宇。其中有陈立夫先生书法真迹一幅,题“中华文化何以将会广受世人之崇敬,以其能为全人类奠定和平之永基也”大字三行,乃其九十九岁高龄时亲笔书写,凡三幅,一幅赠北京,一幅遗书院,一幅留台北。陈先生百岁高龄后,便罢笔不再作书。此乃晚年绝笔,足证其最终之生命归宿,仍为华夏数千年一贯之文化;而华夏文化之所以伟大,乃在其和平中正广广之精神,能够永葆社会人生之安定,促使人类步入长远永恒之福祉。实乃晚年见道之语,足可长留江山人间。永世珍藏,洵足宝贵。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仁文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仁文厅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仁文厅

     十二、崇德室

崇德室乃书院办公之所,与励道楼东西对望。取义本于孔子:“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门外尚有一联云:

 

崇山峻岭黔龙脊;

德范箴规座右铭。

 

室之取名,亦兼采联语,以上下二字,组合而成。显示成德之学,最为书院同仁所重。德在性情,人人应崇;德出本心,人人易学。学问天地广大,分科日显细密,专业层出不穷,然涵养心性,完成人格,仍为第一义大事也。

崇德室珍藏“崇物”书法作品一帧,乃日本著名学者冈田武彦所赠手迹。冈田武彦先生生前曾多次赴黔,寻访王阳明龙场悟道遗迹,时与黔中学者交往,音讯通问甚多。切磋交流,情义深笃。其学甚重体证,强调兀坐培根,以东方心学之简素,救西学繁复之弊端。又痛感今日人类私欲导致物我之隔,乃随处宣讲万物共生共存之理。

冈田武彦先生所题“崇物”二字,意指万物皆有灵性,如同人有人格,物亦有物格。故真敬人者,必当敬物。凡天道涵盖下之一切存在,皆当对其怀有敬意。崇物也者,非仅敬物惜物,亦涵养居敬之法门,而与崇德适相对应,皆大人君子之学也。而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则必破人己物我之隔阂,非仅了知自己之存在有赖于万物之存在,亦当珍惜善待一切生活世界必不可少之人事物。

崇德室尚有孔德成先生题赠楹联一幅:

 

崇易尚儒自由颂,

有教无类民主风。

 

崇《易》也者,《易》理弥纶天地,范围万物,能以美利利天下,能以变化成太和,乃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岂能不敬之又敬,崇之又崇乎?则崇德、崇物、崇易,三位一体,一体三位,余又称其为三崇室。三崇皆备,无少欠缺,诚如《中庸》所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此即崇德、崇物、崇易三位一体合成之境界,亦乃人与物无不称性畅遂发展之至高自由。人之创造性本质,从来都与自然相呼相应。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生命之全,适本来之性,自由即在其中,道亦在其中矣。

至于有教无类,实乃孔门基本教义,迄今仍为第一教育原则,直下贞定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权利,人人都有步入圣境之可能。德性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所谓平等,则为出发点之平等,天赋本性至善之平等;实现之过程或最终之结果,则难免不有分殊,必有自由意志之选择。选择决定人之存在状态,区分人之境界高低,遂有君子小人之分判,复有高洁卑劣之不同。无论超升或堕落,皆取决于自己之行为。行动中见价值,行动中证真理。此虽置诸寰宇各国民族之林,亦可谓最重要之自由民主思想焉.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崇德室

 戊子年四月张新民口述于筑垣花溪中国文化书院,黄诚博士协助笔录打印。辛卯年立夏之日新民补充润色于水心溪梦馆之晴山书屋,而前后相去已四载,不能不嗟叹人生老矣。谨向黄诚博士致谢!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