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欲没岘山1西,倒着接籬花下迷2。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3。旁人借问4笑何事,笑杀山公醉如泥。
题解:
此首为歌吟体,以下皆是。
注释:
1、岘山:在湖北襄阳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古今大道。
2、倒着句:写晋山简酒醉后的状态。接籬,古代的一种头巾。《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山简)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一时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籬。”
3、《白铜鞮》:本为《白铜蹄》,梁时歌谣名。详见《襄阳曲》之一注。
4、借问:即若问。
第一段:写襄阳的历史人物—晋山简,任诞洒脱,不拘礼法。李白崇尚这种处世态度,出于对现实的不满。
鸬鹚杓,鹦鹉杯1,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2,恰似葡萄初酦醅3。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4。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5。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6。咸阳市中叹黄犬7,何如月下倾金罍8。
注释:
1、鸬鹚杓、鹦鹉杯:王琦注:杨齐贤曰:鸬鹚,水鸟,其颈长,刻杓为之形。《太平广记》:鹦鹉螺,旋尖处屈而朱,如鹦鹉嘴故以为名。
2、鸭头绿:即绿色。王琦注:颜师古《急就篇注》:春草、鸡翘、凫翁,皆谓染采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绿、翠毛碧云。
3、酦醅(pòpēi):重醸未滤的酒。
4、糟丘台:谓积酒糟而成丘、成台。极言酿酒之多。《韩诗外传》:桀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
5、《落梅》:古笛曲名,即《梅花落》。
6、凤笙龙管:凤笙,即笙。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笙》:《世本》: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故称凤笙。龙管,笛的美称。
7、咸阳句:《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8、金罍:金饰的大型酒器。《诗·周南·巻耳》:我故酌彼金罍,为以不永怀。朱熹集传: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
第二段:言当及时饮酒行乐,莫学李斯功成名遂而身死。“鸭头绿”以上八句言应多饮、狂饮,极其夸张。每天饮三百杯,饮一百年;愿汉水都变作春酒,让酒糟垒成山丘。“千金”四句言饮酒时,应携小妾,或骑马,或乘车,唱曲子,听笙听笛。特别浪漫。末二句言莫学李斯,临死始悟,悔之莫及。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1。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2。舒州杓3,力士铛4,李白与尔同死生。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5。
注释:
1、君不见二句:谓岘山上的羊祜堕泪碑,经历沧桑,斑驳脱落,生满青苔。《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龟头,指碑座下龟形的头,这里代指整碑。莓苔,青苔。
2、玉山句:言酒醉后而倾倒。《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若玉山之将崩。
3、舒州杓:舒州所产的酒器名。《新唐书·地理志》:舒州同安郡隶淮南道。土贡酒器。铁器。
4、力士铛:铛,缶类,温器,这里指温酒之器皿。力士铛,铛名。《新唐书·韦坚传》:有豫章力士瓷饮器、茗铛、缶。
5、襄王二句:言宋玉所描绘的楚王遇神女之事,不复存在,只有江水东流,猿猴夜啼。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第三段:言时光飞逝,眼前之事,转瞬便成陈迹。对此不应悲哀,而当临风对月,开怀畅饮,酩酊大醉,乃至不顾死生。
简析:
全诗以崇尚襄阳历史人物山简嗜酒成性,不拘礼法发端,一再强调饮酒行乐。饮酒强调多,强调醉。多,一日倾三百杯,汉江变春酒,酒糟垒山丘。醉,醉如泥,玉山倾倒,不顾死生。饮酒的同时,还强调行乐。携小妾,骑骏马,乘高车,听音乐,临清风,赏明月。饮酒行乐,三条理由:莫为高官厚禄而杀身,以李斯为教训;富贵如浮云,以楚王为例证;时光流逝,转瞬百年,以堕泪碑为形象。故应饮酒行乐,以山简为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