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习奥会”看点有哪些?作者:美国客
当“空军一号”10日早抵达北京时,奥巴马带着中期选举民主党惨败后成为“跛脚鸭”的称号,尚不清楚他会否在失败后的首次出访中刻意表现强硬,但清楚的是,他即将面对的是崛起中国的强势领导人--习近平刚宣布投资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连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建立正加紧推进,财大气粗的中国让美国感受到“另起炉灶”的雄心。这一切都是在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与中国倡导“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相互撞击,美中互相猜忌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说明真实意图,缓解互不信任,应当是11日晚“习奥私人晚宴”的头等议题,这需要双方开诚布公,而不只是重复谈话要点。尽管化解互不信任要走漫漫长路,但正如奥巴马的前国安顾问多尼隆说的,两位领导人眼下应当确认具体的、有雄心的、互利的项目,来显示两国合作的新模式是可行的、建设性的。
Clik here to view.

说明真实意图,缓解互不信任,应当是11日晚“习奥私人晚宴”的头等议题,这需要双方开诚布公,而不只是重复谈话要点。尽管化解互不信任要走漫漫长路,但正如奥巴马的前国安顾问多尼隆说的,两位领导人眼下应当确认具体的、有雄心的、互利的项目,来显示两国合作的新模式是可行的、建设性的。
亚太再平衡:此地无银三百两?
过去一年半,美国学者说起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总是纠结于是“转向”(pivot),还是“再平衡”(rebalancing)。美国官方和学界一再劝慰中方:“亚太再平衡”不是针对中国,更不是遏制中国,因为美国对华政策与冷战时遏制苏联的政策截然不同。然而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不管是“遏制”、“围堵”,还是“牵制”、“防范”,不论玩什么词汇,意思都是一样的:他们越来越相信,美国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不希望中国在亚太发挥更大影响力。
尽管奥巴马第二任悄然对“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进行调整,强调经济和外交因素,淡化军事和安全因素,多尼隆甚至将“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建设性关系”列为“亚太再平衡”的4大支柱之一,但随着东海和南海海上争端升级,美国对解决争端的立场明显偏向日本、菲律宾、越南,中国人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负面观感愈益强烈。
华府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说,以他与中国人接触的感觉,美国说“亚太再平衡”不针对中国,在中国人看来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希拉里当国务卿时强调“和平、繁荣、稳定的亚太区域中心任务就是扩展民主和人权”,令中国官方担心美国的政策就是想改变中国政权,在习政府下这种对美国战略意图的疑虑越来越强,抵制西方机构和文化的意识形态渗透成为新成立的中国国安委的重要工作。
奥巴马启程前,国安顾问赖斯会见美中人权人士,商讨如何与中国提人权问题;最近中方揭露美国势力介入香港“占中”运动等,无疑都会强化中国官方认为美方别有用心之感。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葛来仪(Bonnie
Glaser)承认,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确实与中国崛起有关,主要目的是给其它对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有焦虑的亚洲国家以“再保证”(reassurance)。她指出,“再平衡战略”增加了中方对美方意图的疑虑,强化了中国公众对美国的负面态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美中关系,即便美方不高调宣布这个战略,其政策已然存在,照样会实施。“再平衡战略”不是旨在遏制或包围中国,但确实想要塑造中国的政策选择。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说,奥巴马政府不会放弃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该战略确实包含了重要的针对中国的成分。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由来已久,这次在“占中”问题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这对中美关系肯定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香港事态的发展前景。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中国另起炉灶?
Clik here to view.

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中国另起炉灶?
去年阳光之乡庄园会,习近平主动提出中美建设“新型大國關係”,美方先呼应后回避,今年以来再也不提。白宫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上周五暗示美方已经放弃这个词汇,他强调美方官员已经说过这个词,没必要一直重申;美国不从事“标签外交”,更重要的是看行动,美方认为两国应建立“扩大合作、管控分歧”的关系。美方学者私下分析,美国官方所以不提中方首倡的“新型大國關係”,主要是不赞同中方要求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并且避免两国关系的定义被中国主导,还给世界造成“两国共治”的印象。这同样也会强化中国人认为“美国就是不想让中美平起平坐”的感觉。
既然美方不愿中国在地区发挥主要领导力,更对中国可能重构美国设定的地区秩序忧心忡忡,实力日增的中国自然会寻求以自己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近期中国连出大手笔,除了建立“亚洲基础设施银行”(AIIB)等金融机构,还推出针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援助合作计划,被外界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此外,中国透过“亚信峰会”和“上合组织”,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力;在贸易上,中国与英国和加拿大等美国友邦签订定“货币互换协定”,而在贸易结算中绕过美元。这些可谓招招直指美国的要害之处。
美国外交学界对中国“另起炉灶”的担忧日益加深。吴心伯说,中国推进地区安全合作以及地区和多边金融合作,既是基于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也是基于其他合作方的利益需要,这些合作并不针对美国。他承认,此次“习奥会”双方可能会就“亚太再平衡”和中国主导建立新金融机构等问题相互向对方作出解释,但未必会打消对方的疑虑。
在中国设立AIIB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冷淡以对,甚至施压不让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盟友加入。奥巴马第一任的东亚事务高级顾问贝德(Jeffery
Bader)对奥巴马政府的手法并不认同。他表示,亚洲国家对基础设施有强烈需求,中国提出愿意提供资金,美国不能这样不予理会,而应当积极加入与中国谈如何才会有与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一致的最好金融行为;应当将中国提供资源与国际规则相结合,而不是摆出各占一角,准备一搏的样子。AIIB是反映美国如何与崛起的中国打交道的有趣例子。
多尼隆强调,应当向中国人说明,中国是融入现行国际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的巨大受益者,这种融入也是美国8任总统的对华战略目标。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中国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rule
taker)还是“规则的主动制定者”(rule
maker)的问题愈益摆在面前,他不认为中国有意完全推翻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组织,但人们会看到中国追求更好体现其利益的组织。另一方面,现行组织随着中国强大和世界变化,也应当以更直接、更公平的方式进行改革。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改革困在国会,如果长期不批准,会损害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而美国自己领导创建的战后体系在华盛顿似乎不那么受欢迎,如果美国不支持这个体系的演进,中国就可能建立平行的机构。
戴博和葛来仪都认为,应当在可能的领域让中国坐在桌边,制定规则,有更大的话语权,美国应当更多地接纳中国。“中国必须是rule
maker,而不只是rule taker”,葛来仪如是断言。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期望不高 失望不大
Clik here to view.

期望不高 失望不大
美国权威中国问题专家贝德指出,即将到来的“习奧会”就是要在经历了某些困难后,试图为美中关系设定积极的轨迹。这位奥巴马第一任的东亚事务顾问对中评社说,所谓2009年和2011年两度美中峰会后两国关系反而下滑的说法没有现实根据,而是媒体炒作抬高期望值后带来的失望,“习奧会”最大意义在于进一步密切他们的个人关系,并推动官僚机构产生一些成果。
贝德的看法在美国外交学界具有一定代表性。近日记者采访多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都认为,中美两国元首不时碰面非常重要,但对具体成果不要抱过高期望。“伍德罗·威尔逊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认为,此次峰会不可能有突破,也不会有大进展,只要能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注入新的动力,就算达到目的。他甚至用中文说:“咱们等着瞧,如果我说错了,两礼拜后你来找我,我向你道歉。”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葛来仪对中评社说,“习奧会”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设定优先,努力取得进展,并调动两国官僚机构做事情。峰会之后两国官员在实施协议时会遇见新问题,再来讨论解决方案,向前推进。领导人会面是更广的美中关系的一部分,尤其是培育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两国领导人不时聚首。“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希望,两国领导人不能拘泥于标签式的概念,而要产生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奥巴马的最后两年任期内大力实施。
明年结束双边投资谈判?
奥巴马的前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Thomas
Donilon)5日在“布鲁金斯学会”演讲中指出,此次“习奥会”是去年阳光之乡峰会以来最具实质性的元首会晤,在他看来是今年以来奥巴马最重要的双边会晤。这位直接参与设计阳光之乡峰会的奥巴马前首席顾问说,两位元首此番应当确认具体的、有雄心的、互利的项目,来展示两国的新型合作是可行的、具有建设性的。
多尼隆指出,美中应当设定目标,在明年之内完成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这应当是短期内美中经贸交往的中心;与中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与完成“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谈判应当平行推进。两国还应当就明年提出具体和有雄心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达成共识,从而向世界展示两个大国能够携手应对气候变化,造福全世界。两国还应当继续致力于富有成效的军事关系,包括在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上意外遭遇行为准则方面取得进展。此外,美中两国还应在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组织”(ISIS)和反恐,抗御埃博拉疫情,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等议题上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在网络安全等有分歧的战略问题上也应当展开坦率的讨论。
军事谈判获重大进展?
葛来仪相信,美中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和海上意外遭遇行为准则的谈判已经取得进展,两位元首此次可能宣布这些进展,并承诺推动继续谈判。戴博表示,“习奧会”的象征意义更大,如果两位元首能发表共同声明,承诺在若干时间内致力于完成BIT谈判,就会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双方要向外界展示两个大国可以合作的印象。波拉克认为,如果两国此次不就BIT谈判做出有力的、决定性的时间安排而放任自流,就会错失奥巴马最后两年的机会;他同时指出,在中国对朝鲜态度有所改变的今天,是美中坦率深入談朝鲜问题的时候了,这个问题已经拖得太久。
中日突破即是中美进展?
美方多位专家更关注在“习奧会”之前,习近平与安倍能否在APEC峰会期间会晤。戴博说,如果中日之间有平等的峰会,将是此次APEC峰会最大的突破,而中日恢复谈判也是中美关系的重大进展。中日就改善关系达成4点共识后,美国官方立即表示“热烈欢迎”。
奥巴马的前东亚事务顾问贝德建议,奥巴马在峰会中,要清楚地阐明美方在东海、南海、网络安全、香港等问题上的立场,但也要向中方保证,这不是试图阴谋推翻中国政府;经历中期选举挫败的奥巴马还应向习近平表明,不管国会怎样,不管国内议程如何,他作为总统对外交政策有清晰的远见;美方还应劝说中方,中国过去40年的崛起是在美国领导的现行秩序中实现的,推翻这个秩序不利于中国复兴目标的实现。
参与2009年奥巴马首次访华安排的贝德不同意2009年和2011年两度美中峰会后两国关系反而加速下滑的说法。他说,那是媒体的叙事方式,并非基于现实,“如果你设定很高的目标,你会失望,如果你有现实的期待,你就不会失望”。贝德表示,他本来就没有期待2009年奥巴马访华会給世界带来明显的转变,但那是一次很好的会见,只不过媒体蜂拥而来,吊足了胃口,所以后来会觉得失望。2011年阳光之乡峰会也类似,重点在于习近平与奥巴马花了10到11个小时相处,相互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感知对方会怎么做。领导人个人关系对两国关系的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发生危机时会有收获。因此,贝德认为,此次“习奧会”的最大意义仍在于进一步密切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并推动双方官僚机构产生一些成果。
经贸问题如何开价?
一如既往,每次中美峰会,经贸问题总是重点议题。此番美方会出什么牌?开价有多高?奥巴马的国际经贸事务顾问透露端倪。
白宫国安会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国安顾问阿特金森(Caroline
Atkinson)5日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主题演讲时强调,美方不断寻求方式与中国合作,深化经贸关系,保护美国工人、公司和农民利益,同时建立基于规则的国际经贸体系。她说:“这不是零和游戏,这是积极游戏。”美方希望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再平衡和进一步开放,为美国对华出口提供更多机会;希望中国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欢迎外资。
阿特金森透露了奥巴马对美中经贸关系的看法:稳定和繁荣的中国经济符合美国利益,美方对此没有怀疑;同时认识到中国迅速上升带来新挑战,比如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比如对美国公司的挑战更加激烈,导致双边经贸摩擦;中国如何遵守国际经贸路规等。她表示,奥巴马总统期待着与习近平主席就经贸问题进行战略讨论,抓住机会,处理挑战。
人民币依然低估?
机会不必多说。过去5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70%,中国是美国对外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来美投资5年增加6倍。中共18届3中全会提出的全面经济改革蓝图被美方视为“雄心勃勃、意义深远、非常积极”,如若实施,会給美国带来更多机会。
挑战永远存在。有些是长期的,有些则是伴随中国成长新出现的。美方的经贸关切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金融市场开放改革。尽管过去几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但美方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低估,美方虽然不再将之作为迫在眉睫的议题来施压,也不定出具体目标,但依然敦促中国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机制。美方还敦促中国进一步开放证券、保险等市场的外资准入,并实现人民币利率的自由化。中方则坚持金融市场开放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要有防范金融危机和国际游资冲击的防火墙和缓冲器。
其次是中国产业政策。美方对中国扶持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很有意见,这成为美方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因素之一,也是中国若加入TPP要面对的考验。中国反垄断愈益引来美方担忧,奥巴马会要求中国坚持反垄断只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确保经济有效性,不针对特定产业的某个企业,要求中国反垄断要公平、客观、透明、非歧视。中方则坚持通过改革,让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将之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一部分,同时逐步放开非战略领域的竞争。
第三是知识产权保护。这是美中之间经贸老问题,近期又融入网络安全的新争端。美方指责中国通过网络进行商业窃密,又将此与美国擅长的网络国安窃密区隔开来,中方则认为这种区隔是双重标准,国家安全与商业安全无法截然分开。
第四是非贸易壁垒,包括行业标准与检验检疫。美方关切中方以检验检疫和食品安全为由,限制美国某些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的对华出口。
第五是温室气体排放。美方要求中方作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要尽快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上限。很多中国人则认为,美方自己排放夠了,发达了,却想限制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排放,这不公平,而且美国国内自己也没有就排放目标达成一致。过去一年,双方就此问题立场趋近,并成为此次“习奧会”可能达成共识的成果。
这个单子很长,阿特金森否认这是单方面要价,而是加强美中经贸关系的互利需要,许多改革也是中方自己决定要做的。
中方同样会給美方提出长长的经贸单子,包括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放宽高科技产品对华管制,要求美国国会尽快批准IMF配额改革计划,改善对中国企业来美投资的审批程序等。
“习奧会”的时间有限,议题很多,双方相互的经贸关切相信会重点提出,但不可能进行深入谈判,许多问题要留待“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美中商贸联委会”等机制去解决,今年的“美中商贸联委会”年会在“习奧会”后即将在芝加哥举行。“彼德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迪(Nicholas
Lardy)认为,美中之间的经贸议题并不新,在当前不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他不认为双方能取得重大突破。“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对中评社说,所谓的成果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习奧此次最大的经济议程应当是推进美中“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
TPP欢迎中国参与?
这是此次“习奧会”,外交和经济学界普遍寄予期待的领域。奥巴马的前国安顾问多尼隆明确提出,美中應當通过此次峰会設定目標,在明年之內完成高標準的BIT談判,這應當是短期內美中經貿交往的中心。阿特金森表示,美方也有意缩小双方的差距,深知这个协定有助于驱动中国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期待中国明年初提出有诚意的负面清单,同时也不低估这种负面清单給双方带来的挑战。
至于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美方专家普遍认为,美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在现有的12个谈判方内达成协议,并寻求国会批准,然后才考虑是否邀请中国参加谈判。不过有专家认为,奥巴马此行除了向中方通报TPP谈判进展,还应当表现更积极的姿态,鼓励和欢迎中国将来加入。“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近期更提议,尽快与中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作为与TPP谈判并驾齐驱的平台,将来两者相结合,中国加入TPP的进程就会更快一些。
眼下人们关注的是,经历中期选举挫败的奥巴马,是否还有义务和动力去推动对华自由贸易投资的议程,抑或会为了迎合民主党基本盘的要求,在汇率、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反倾销等方面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手法?当中评社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阿特金森表示,奥巴马仍非常坚定地坚持其当选时承诺要做的事情,即为中产阶级推进强有力的美国经济,国际经贸议程要支持这个目标。
更多新闻 www.crntt.com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Clik here to 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