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四次会议相继结束,但面对一场输不起的反腐斗争,我们还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坚定信心决心,拿出一份更加优异的正风肃纪成绩单。
考题一:除“山中贼”后如何除“心中贼”
毫无疑问,经过十八大后的党内“门户清理”,对“四风”问题的地毯式排查,对“陈腐旧病”的零容忍治理,反腐败所带来的震撼效果、震慑效应已经“落地”。
然而,古人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接下来的攻坚战、持久战中,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攻心战”拉开了战场。王岐山指出,法律法规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领导干部一旦内心被攻陷,德行必然走样,风纪必然废弛。因此,如何破除领导干部滥权徇私的“心贼”,如何戒除特权思想的“心瘾”,如何剿除以权代法的“心魔”,不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宣传教育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政治新生态、官场新生态的重大考验。
考题二:高压如何成为“稳压”
王岐山强调,党中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这是高压反腐一往无前的强信号,也是从严治党一无反顾的强心针。但仍有一些人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甚至一些地方出现“塌方式腐败”,不断展现“疫情化病灶”,令围观者触目惊心。
对此,王岐山要求: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的氛围。面对“高压变低压”的幻想,必须加快将前期纪检监察机关“转方式、转职能、转作风”的实践成果固化下来,确保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改革红利常态化、长效化,把强势纠错的和高压反腐变成“常势”和“稳压”。这是依法反腐的重头戏,也是从严治党的升级版,决定反腐成败的政治生命线,岂容有失?岂能反复?
考题三:纪律和法律如何“无缝衔接”
十八届四中全会宣告中国将进入法治体系建设新纪元。在这样的重大利好和政策驱动下,依法反腐和依规治党将迎来历史性跨越。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反腐终极制胜之道。中国的法律和中共的纪律,形成了惩贪肃腐的“制度双笼”。
党纪严于国法,后者是普适性底线规范,前者是标准更高的刚性要求。按照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并对《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党内大法”作出关键性修订。这是决定反腐败根本走势的基础性工作,将给中国式“制度双笼”带来升级新机,也将形成依法反腐和依规治党的全新合力。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高波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