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dayonggege的BLO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转载]大珠小珠落玉盘(《广西文学》责任编辑:王迅)

$
0
0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读凌洁的《辫子》

 

青年女作家凌洁的短篇小说《辫子》(发表于《广西文学》2009年第4期),叙述了一个智障男孩短暂的人生遭际。小说中小男孩秧子的命运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折射的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劣根性。在人物上,奶奶的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她一心想为孙子治病,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为了给家族续“香火”,并为自己养老送终。无疑,奶奶这种植根于传统封建思想的行为,是作者批判锋芒的重要指向。凌洁的批判是刻骨的,也是整体性的,锋芒直指国民的集体无意识中那种难以摆脱和超越的民族劣根性。

余华说得好,好的小说无处不洋溢着象征。辫子在小说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寓意深刻。在很大程度上,辫子固然是秧子对母亲的一种记忆,一种幻想,体现出人类普遍存在的人伦亲情的本能。但更重要的是,辫子也是鞭笞那些无聊“看客”的重要武器(比如秧子挥舞辫子以保卫自身不受伤害等细节)。尽管鲁迅的时代早已远去,“看客”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发生了部分的置换,但由于人的历史化存在,因袭着传统重负,因此,在人性弱点的揭示和传统国民性的批判方面,它仍然是一个关键词,具有阐释的有效性。小说里的灯塔和从灯塔照射而来的那一束淡蓝色的光,也是我们解读作品时不可忽略的意象。高高的灯塔矗立在大海的上空,挺拔、庄严而神秘,如果将它解读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也未尝不可。从小说内在的叙述逻辑看,这与作者的审美意图应该相去不会太远。而那束淡蓝色的光,“唰地横架天际,它强烈的光芒刺破夜空,横扫夜色雾霭”,也正是这一意义的延伸。这些表达博爱等宗教情怀的意象,与秧子的生命状态以及秧子与女人的神秘联系,构成一种宗教意义上的隐喻关系,使小说的叙述充满艺术张力,提升了小说的审美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篇需要慢慢品味的小说。凌洁的叙事借鉴并吸收了音乐的元素,使叙事语言获得了很强的音乐性。确切地说,这种音乐性是指语言的颗粒性,而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干净利落、语义的结实、饱满和叙述的节奏感等方面。从小说中随意挑出一段:

 

秧子亮着眼睛,用袖子往嘴角边抹了一挂鼻涕,唇咧着,翘了一侧。顷刻,拢了一起的双唇,出来一个声响。那声音含混,模糊,只是,竖了耳朵,隐约可辩出那是一个单音词,近乎牛犊的喊叫,哞,只是又短促些,像是拼音m,或者ma。

 

小说的叙述,给读者的感觉,像一颗颗圆润光亮的珍珠,断断续续地滑入玉盘之中。跳动的清脆之声落入耳膜,潜入心扉,直抵读者的心灵。这与那些强调情节性的小说很不一样,为了吸引读者顺着作者的预定轨道往前走,使小说的叙述变成一条千回百转的河道,一泻千里,虽然激烈,却无余味。凌洁对小说叙事语言的执拗追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作者显然并非矫情地故意为之,以使叙事博取诗歌般的意蕴和音乐的旋律,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小说叙述基调本身的需要,停歇断续的叙事节奏与整个故事的凄凉意境互相辉映,使小说的叙述产生一种悲切的审美效应,从而在美学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广西文学》责任编辑:王迅)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