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说说那些文化人也没写对的词语

说说那些文化人也没写对的词语 
华夏经纬网   2010-04-23 09:38:43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特别是一些成语典故,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和积累起来的。这些词语由于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非常凝练,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十分准确、甚至十分精妙地表现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最近从一篇文章里看到,受中华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至今也还广泛地使用着如“四面楚歌”一类的成语。许多成语典故的产生,都跟特定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内容相关,因而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载体。像四面楚歌,还有雪泥鸿爪、祸起萧墙等等成语,实际都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记录。如果我们知道它们的出典,又能领会其中的文化含蕴,那么每一次使用,都会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追念和重温。这样,在我们日常的表达和交流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就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口头和笔下,存在于这种自然平易的人际交流间,而不仅仅是存在于“读经”和“国学”热中。

    但在词语的使用中,误写、误用和误读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而每一次,都是由于文化的缺失,其结果又都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扩大这种缺失。

    我就曾有过不只一次词语使用被“改正为误”的经历和体验。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我应约为散文集《青春的北大》写了一篇题为《融进一滴水》的文章,谈我在北大既当教师又当学生的体会。说到我在教《写作》课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时,用了“文从字顺”这个成语。但是书出来后一看,“文从字顺”被改成了“文通字顺”。心中不免有一种小小的不快。但是事情到此并没有完。几年以后,我们大学的同学要出一本书名为《那年那月》的纪念文集,其中也收入了这篇文章,稿子送去前我特意将被误改的“文通字顺”又改回为“文从字顺”。可是书出版后,又被改成了“文通字顺”。事情就有这么巧,不同出版社的两位编辑,竟然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成语,是有出典,不能随便改动的。这个成语出自韩愈的《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是铭文中的最后两句:“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文从字顺”的意思是行文用字,妥帖通顺。这里的“从”和“顺”都是有序、顺畅的意思。韩愈赞扬樊绍述的文章写得好,说他所使用的词语各有自己的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极其自然、流畅。在这篇文章中,韩愈还提出了另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词必已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他一贯主张的“务去陈言”。所以我们如果知道“文从字顺”这个成语的出典和具体内容,就不但能准确地书写、使用,还能了解到相关的文化内涵与故实,增加关于唐代古文和文论方面的知识。两位编辑对工作都很认真,由于不知道这个词的出典和文化内容,受到习用的“通顺”一词的影响和触发,便产生了这样的误操作。

    另有一种情况是,不知道出典和本来的意思,用某个词时可能用是用对了,但字却写错了,而因为字写错了,实际的意思也就跟着完全错了。比如现在说某人或某部作品进入了某个评选活动的候选名单,常常用到一个词叫“入闱”。这个词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但以我所见到的,几乎是百分之百的都被误写成了“入围”。我很奇怪,连一些文化人、一些学者教授也都这么写。就这个词的出典和含义来讲,是绝对不能把“入闱”写成“入围”的。“闱”的意思本来是指宫中的小门或庙中之门,后来到了科举时代也用来指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过去因为乡试在秋天举行,所以叫秋闱,会试在春天举行,所以叫春闱。入闱就是进入考场,也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的意思。这个词和这个词的含义就是这么来的。今天有的地方还保存下来科举时代的考场叫“贡院”,在那里,进场的第一道门就叫“闱门”。“入闱”发展到现代汉语,就引申出取得了候选资格的意思。如果把“入闱”写成了“入围”,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围”字当做名词用的时候,最主要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围场”,就是打猎的地方;二是指封建帝王出行时划定的禁区,是一般的老百姓不能随便进入的。如果写成“入围”(这个词是生造的,在词典上查不出来),那么在前一个意义上就是进入狩猎场,这就不是候选,而是变成捕杀对象了。在后一个意义上,则是犯禁的意思,在封建时代,不杀头至少也是要受到处罚的。可见,把“入闱”误写成“入围”,其实际的意义,与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这个词的使用我也经受了一次被误改的小小遗憾。去年我应约为另外一本纪念文集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就用到了“入闱”这个词。交稿的时候有点担心,现在“入围”已经以讹传讹,非常普遍了,会不会又被误改呢?但心想这本书的编者水平很高,相信不会,因此原本想要提醒一下的,终于没有提醒。最近书出来了,拿到一看,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入闱”还是被改成了“入围”。这次出错,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写,以致正确的好像已经变成了错误的,连水平很高的编辑也都“习焉不察”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约定俗成”的力量,也看到了一旦发生偏差,“约定俗成”也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报刊上成语被误用的例子更是常常见到。如一篇报道讲有一个贪官交代的一笔开支是不实的,说“一查那笔支出原来是莫须有的”。“莫须有”出自《宋史·岳飞传》,是秦桧诬陷岳飞,在回答另一个爱国将领韩世忠质问他岳飞有何罪名时说的:“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后人沿用,都是专指对人凭空捏造罪名,并非凡是虚假不实的事物都可以使用的。又如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歌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安徽工作时大胆改革开放的事迹,写到他当时主持写作了一篇呼吁改革开放的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说:“此文犹如平地惊雷,由这个贫穷的皖南山区传遍了神州大地,而汪洋就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始作俑者”一词典出《孟子》,是孟子引用孔子的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对首开恶例的人才能称之为“始作俑者”,用来表彰一位省委书记倡导改革,其结果,比佛头着粪还要糟糕。

    这些例子,都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用词不当。像这样只从“虚假不实”和“带头者”的层面来使用渊源有自、具有特定含义的成语典故,实际上就是抽掉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内容,必然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承。如果大家都这么用,以讹传讹,到了像把“入闱”写成“入围”那样,以误代正,那保留在词语中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中断或者被搅乱的危险。

    词语的读音也跟文化有关。最刺耳的莫过于几乎天天都能听到的把“标识”念成biāo shí。其实“标识”就是“标志”(“志”有时写作“誌”,为异体),意思和读音都完全一样,应该念biāo zhì。可是现在连对公众影响非常大的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也都常常念成biāoshí。最可怪的是有一次,电视主持人念biāo shí,而嘉宾念biāo zhì,字幕就分别打出“标识”和“标志”来。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识”字有两读,当做知识、见识、认识等意思讲的时候念shí,当作标记、记录、记住一类意思讲的时候就要念zhì。古文里有“款识”一词,这个“识”字就念zhì。意思一是指古钟鼎铭文的文字,阴文为款(款是刻的意思),阳文为识。二是指书画上的题名或题记,识也是记的意思。“标识”这个词里的“识”字,就是记号、标记的意思,自然应该念为zhì。不过,按照文字规范,现今“标识”一词就应该写成“标志”。这样,正确读音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这个误读也非常普遍,同样几乎到了以误代正的程度。据我所知,已有过学者撰文谈过“标识”的读音问题,但是不见有什么效果,人们照样写“标识”,也照样读biāo shí。词语的误写、误用、误读,事关文化传承,也事关语言文字的规范,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不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汉学家,看见我们普遍地把“入闱”写成“入围”,把“标识”念成biāo shí,是会笑话我们的。但这样的问题只靠几位学者写文章呼吁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等部门在这方面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有所作为。(周先慎)

章来源: 中华读书报

 

责任编辑:王佳




新闻排行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重案六组》导演徐庆东去世 终年69岁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林贤治:说萧红“不作死不会死”太轻俏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古代秋分习俗:送“秋牛图” 玩“竖鸡蛋”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新锐女作家张晓晗:我对生命的不完美足够坦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美剧《穹顶之下》同名小说3年前已引进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秋分节气各地流行的谚语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三字经》全文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女人写历史:从窦太后到卫子夫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司马懿:从忍让到爆发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年长40岁 苏麻喇姑和康熙到底什么关系?


http://www.huaxia.com/zhwh/gjzt/2010/04/1855446.html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15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