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典型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中日双方是如何相互不理解的。本人还是认为,文化差异在中日之间的认识和感情上起了很大的“化学反应”。
一是,广东东莞长安日华电子厂日方社长片冈政隆7月1日到厂视察,由于在管理人员会议上称二战时日本“并非侵略中国,而是帮中国摆脱美国等国的殖民”,遭1000多名员工罢工抗议。当天上午参加管理人员会议的中国籍部长张红权听了上述言论,非常愤慨,当场要求日方社长道歉,并因此中断会议。中方管理层在一个小时内动员了日华电子厂几乎全部员工,从10时30分开始,1000多员工在厂门口聚集起来,要求日方社长道歉。国内媒体自然要严批日本右倾化,日本国民的认知出现偏差,处于被毒化状态。
关于历史认识,中国人的意见比较统一,因为大家从小用的是一样的教科书。一旦出现异见,便被视为另类。而日本人的历史认识是比较“混乱”的,有否认侵略的,也有批判日本侵略的,有认为日本虽然侵略了,但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的。这位日方社长以为在中国可以发表他的史观,以为他可以教育一批人。殊不知中国人的意识形态是根深蒂固的。这位社长还犯了一个错误,作为社长向员工谈历史认识,这有利用职务之便给员工洗脑的嫌疑,这不是一件平等的事。如果在私人场合,和中国朋友探讨历史问题、平等交换意见,那还算过得去。
二是《重庆青年报》在近日出版的一期报纸上,刊登在广岛和长崎位置标有核爆炸蘑菇云图案的日本地图一事,引起日本强烈抗议。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8日的记者会上批评称:“此举毫无见识可言,无法容忍。这会伤害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感情。”
这份报纸可能想借7月7日记念日来进行“抗日”,批评日本的右倾化,但是核爆炸蘑菇云确实伤害了普通日本民众的心,特别是等于在曾遭受核爆炸之灾的人的心灵伤口上撒盐,缺乏人道主义精神。同时是给安倍政权一个绝好的借口:中国好战,中国一直在攻击日本,所以我们的集体自卫权是必须的。一家地方小报试图吸引视线的“极端创意”,就这样被日本上纲上线到“中国政府霸道不讲道理”的层面。批日本,而引发过激民族主义情绪,烧得自己满身疮痍,这是最可怕的事。以往不乏这样的例子。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惯才能相互理解,来到东莞的日方社长如果能够入乡随俗,理解中国人的历史认识和思维习惯,就不会口出狂言了。那家重庆的报社如果能够站在放眼世界和平、理解战争中受难普通百姓的心情的高度,就不至于揶揄核爆炸之地了。这件事让原先对中国友好的日本民众也显得尴尬,到底中日谁又想打仗了?

